第五百零二章 陆子讲道

作者:沫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不知先生可曾读过言那本《人生在世》?”

“自然拜读过。”清虚回想了一下说,“只是,抬高人的主体地位,不更是让人欲高涨,天下更混乱吗?”

“人的欲望便如同高山的滚石,一旦落下就不会停止。

想要遏制这颗滚石,天下武功最强的人也未必有那力气;但引导这颗滚石不要造成巨大的破坏,即便没有高深的武功,也能够做到。

道家就如同那个武功高强的人,做着英雄一般的事,却吃力不讨好。言愿做那个引导滚石的人。”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清虚不太确定,能不能用这个例子来类比。

“哈哈哈,先生形容得精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人家是一代圣王,大英雄,言怎敢与他相提并论。”陆言笑着笑着,突然就感觉喉咙仿佛有异物卡住。

他想起了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大禹的妻子痛骂丈夫。她生下儿子仅仅第四天,大禹便离家了,并且长年不归家。一代圣王的背后,那个家庭却未必多么幸福。这让陆言联想起国师府具霜一事。

清虚倒是没有注意到陆言的异状,依旧沉思着那篇文章的内容。

“如果可以,陆子能够讲一讲《人生在世》吗?我总觉得,那篇文章将产生难以想象的力量。”

有人真心对学说感兴趣,陆言感到一阵欣慰。他揉了揉太阳穴,组织了下言语。

“言将老子、庄子的思想中人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说成是最原始的天人合一。

老子认为人是道创造出来的,他推崇轻视知识、提倡寡欲和回归婴儿状态和愚人状态,这样就是人合道的过程,达成天人合一。

庄子主张通过忘我、心斋,以忘我的经验、意识,取消一切区别,达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

言之所以将他们放在最原始的阶段,便是因为,在达成境界的过程中,缺少了可操作的认识论。”

“可操作的,认识论……”清虚虽然之前不知道这样的名词,但也大致能够猜得到意思。

陆言有些兴奋了,对方是真的在积极理解自己。

“道家传承数百年,有几个人领悟到了境界呢?连道家自己优秀的传人们,都不能领悟这样的境界,道家又如何将道传之天下呢?

这便是没有可操作的认识论的弊端。言提出的主客二分,就是为了在现实世界和人之间,架起一道认识的桥梁。

一旦人的主体性得到确立,人类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对天、神、命运的迷信会减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欲望会大涨。长此以往,人类通过研究实践逐渐把握住客观世界的规律,达成主客体的统一。

在这样主客二分下,人类发现自然世界,发现自己,达成天人合一,便是第二阶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