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把自己的烦恼一说。
许母马上就开口了,“哪个工资高啊?哪个工资高就选哪个!”
“真是没见识!这不是工资高不高的问题,这是两个发展方向!各有利弊的,就看大茂自己要怎么衡量了。”
许父真是拿老伴儿没办法了。
娄晓娥的想法却和许母一样简单,但更说进了许大茂的内心,“看你自己心里想怎么样吧,怎么干舒心就怎么干呗,人活着不就图一舒心吗?”
要说舒心,那就是选择第二种了,听了娄晓娥的话,他心中的天平彻底偏向了第二条。是啊,舒心最重要,反正自己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更何况自己都已经这个年纪了,难得有件做得开心的事情,那就坚持做下去吧!
至于以后,谁知道是什么样子,反正大环境变化还有好几年呢,这几年就让自己舒心一回吧。
心里一落定,他的食欲也回来了,跟三个孩子抢菜抢得挺开心,心情也变得更舒畅了。
一见他这样,二老和娄晓娥都松了口气。
第二天,宣传科办公室里,四人一碰头,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四人竟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种,得知道其它人的决定之后,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气。
真是太好了,没有分歧。
过了几天,宣传科隔壁的办公室腾了出来,外面钉了一块新做的牌子,上面写有“轧钢厂生活编辑组”几个字样。
这边就是许大茂他们以后的根据地了。
至于新增的人手,一共有4个。
其中两个是从厂里提拔的,是前面稿件录用最多的两个人,他们一个在仓库打杂,一个就是普通的搬运工。大家都没想到,这两人竟然笔杆子这么厉害,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另两个则是知青办分配过来的。
高考之后,知识青年们大批量的回京,每个厂都有接收的任务,这两人就是搭乘着这股东风进的轧钢厂。
人人都说他们运气好,正好赶上了编辑组刚成立的时候。
就这样,人马凑齐了,许大茂他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争取把《轧钢厂生活》这份报纸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