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村民也都在迟疑。
他们已经遭受过一次打击了,真的经不起第二次了。
翌日开始,宁语就紧锣密布地肥田。
她并没有背着村民。
该怎么做,需要些什么,她都是敞开了准备的。
如果有人问她,她就告诉对方具体怎么做。
肥料配完,又去田地间施肥。
水田和旱地的肥料不同,配比不同。
宁语不分日夜地将肥料配出来。
宁父则带着三个儿子和孙子去施肥。
萧母跑到宁家,与宁母、宁大嫂、宁宝丫一起帮着宁语配肥料。
萧千晔则是请了两天假,在忙活着萧家的地。
他手脚麻利,干活速度极快,等到宁父等人将宁家的田地肥好,萧千晔也将地给肥好了。
趁着月夜,他直接将秧苗给育上了。
其他跟着宁家干的人,也都抢时间肥田,育苗。
宁语没有空间,但她会配比催长药。
当然,这些药,她严格把控着比例,让药效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还不会对秧苗产生任何危害。
在宁语的一番折腾下,秧苗的生长周期加快,七天之后,就可以移苗栽种了。
这个时间段,宁语育下的天麻苗也发出了芽。
她严格按照天麻的生长条件来照料。
种植稻谷的村民,每天都去盯着那些秧苗,跟伺候祖宗一样伺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