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年一次的县试、府试,皆通过才能成为童生。
成为童生以后,才有资格参与三年两次的院试。
院试通过,才能成为秀才。
成为秀才以后,才有资格进入府学学习。
而进入府学以后,才能被学堂中的老师推荐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
乡试通过,成为举人。
这个时候,便有机会谋个官职。
当然,举人出身的官员,官职都不会高到哪里去。
他们努力疏通关系,能够升官的机会也不是那么大。
若然进士出身,官途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在庆国,很少有人会甘心止步于举人。
通过举人的考试以后,便可进紫禁城参加会试,也就是人们常知的进京赶考。
会试若中,便是进士,这也就有资格参与殿试了。
殿试中,会再进行考试,由圣上亲考。
进士的最终名额,会由圣上亲自确定。
萧千晔即将参与的是院试。
也只有他院试通过,成为秀才,科考之路才算是真正开始。
宁语作为活过上百世的人,对科考还是有些了解的。
至于报名时间,以前她没怎么关注,也就不那么清楚。
考试的话,她倒是记得,今年只开了县试和府试,院试就没有。
按三年两次的安排,正好今年轮空,明年六月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