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上税,惊呆官差

作者:醉流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若说是全村的,数量不太对,有些少了。

可若说是宁家一家的,就太多了。

他们若是记得不错的话,以前的宁家,便是两季上税的稻谷加起来,也没有这里多。

宁父笑呵呵地说:“这里不是全村的上税粮,而是宁家的。”

庆国的地多,旱地,水田都不少,划分土地主要参照各地的田地多少,人口多少来的。

税收制定,都是全国通用的。

按照庆国的律法,税收当是十税一,也就是说,十斤粮,上税一斤即可。

比如说,农民一家收一千斤粮,上税一百斤,还能余下九百斤。

这样的比例,虽算不得多低,但也还算合理。

收得多,税收多,收成少,税收跟着少。

但是,每一朝,每一国,都不缺贪官,不缺地主。

皇上定的十税一,到了贪官那里,就变了,或是十税三,或是十税四,或者十税五,定下来多少,还得看那个贪官的胃口多大,能吞下去多少。

要是有地主的地方,赋税又不一样。

在丰和村,一直都是十税五这样。

没有地主这一层剥削,村民们田地多,每一年种植所得,上完税后,计划着点,再种些菜,或者黄豆,花生这些不用上税的东西,又去山里弄些野菜,没有农活,以及农活少的时候,就少吃点,勉强还是够了。

水稻两季,小麦一季,玉米一季,这都是要上税的。

宁家今年已经上过小麦、玉米、一季稻谷的税。

这是第二季的稻谷。

也是今年最后一次上税。

林、刘两官差震惊得半点没缓过劲来。

好不容易缓过来了,刘官差才又不确定地问:“宁村长,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