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只有到达腰际的龙卷风,拖着一团酒水浮浮沉沉,却始终没有落地的迹象,从眼前一掠而过。
韩信不由地轻轻拍掌,赞叹道,“不知道子房先生,师从哪一家的学派?”
“这一手法术,使的丝毫没有半丝烟火之气,修为之深,让信觉得叹为观止。”
张良好笑的望了韩信一眼,不答反问道,“你倒是兵家的异类,连说话都喜欢拐弯抹角。”
韩信脸上露出不解,奇怪道,“为何在你的印象中,兵家就必须是直肠子?”
“《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
“真正的兵家,就应该胸有沟壑,而那些直肠子的人,只适合做冲锋陷阵的先锋。”
接着转头看向刘邦道,“否则的话,汉王又如何会从众人中,选出我为大将军?”
刘邦点了点头,同时心中暗觉诧异。
当年两人在留县境内第一次相遇之后,虽然各自身份悬殊,然而仿佛冥冥中注定般,竟觉得一见如故。
在多次促膝长谈中,刘邦向张良倾诉了自己对他的仰慕,张良亦把自己的过往“经历”,向刘邦一一道出。
那时候刘邦就已经知道,张良通过奇人“黄石公”的考验,从对方的手中继承了《太公兵法》。
由此可见,张良哪怕不是兵家,亦算是半个兵家中人。
他既然和兵家有很深的渊源,又如何会不明白,兵家传人的成分和性格呢?
为何会对韩信说出让人误会的话来?
而面对张良的“误会”,韩信的应答,也十分有趣。
韩信完全否认张良对自己的误会,直言自己心思缜密的同时,还不忘对刘邦的吹捧。
瞧瞧,谁说军队中就只有性格鲁莽,和五大三粗的樊哙一样,粗鄙无知的壮汉?
刘邦望着暗中斗法的张良和韩信两人,不觉失声一笑,然后出言劝解两人道,“好了,你们无需多言。”
“所说,大将军所为何来?”
这话一出,韩信顿时知道,自己的来意,其实并没有瞒过刘邦和张良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