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在杨广和吕雉的眼前,“砰”的一声,把取来的所有书籍全部放在吕雉的眼前。
杨广看到吕雉身前,那比人还要高的书册,不由地伸手捂额,暗自呻吟一声。
要知道,大隋朝可没有后世的印刷术,每一册书籍,皆由人手工抄写而成。
《史记》有近五十三万字,《汉书》更是高达八十万字,这两书相加一共一百三十多万。
一百三十多万的书籍,对于后世来说,如果是正版的话可能会有十几本,二十几本,加起来还有一定厚度。
但如果是某些不良盗版书的话,特别是某段时间,那些一概署名“黄易”的黄皮盗版书,就只是一本不到五厘米的厚砖头而已。
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史记》共有一百三十卷,《汉书》一共一百二十卷,如果是汉代以前竹简的话,不管是重量还是占地面积,都会更加的不可想象。
幸好大隋朝的纸张已经十分流行,但因为印刷术还没有兴起的原因,所有的书籍都是用手抄写,每一张纸上能够抄写的字数,有很大的限制性。
因此根本就无法和后世的便利相比。
吕雉同样目瞠口呆的望着落在自己身前,那高度惊人的书籍,露出错愕的神色。
这些是什么东西?
没等吕雉反应过来,一册书籍在刘乐的操控之下,轻飘飘地落入了她的手心。
吕雉望着书籍表面上的字,才发现竟是以“隶书”写成,而非时下流行的“篆书”。
“篆书”是秦国丞相李斯创造的书法,亦是秦始皇下达强制命令,实施书同文所采用的字体。
而“隶书”则是秦朝内史程邈,在得罪秦始皇后,被投入云阳狱中,经过十余年的苦思,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才成隶书三千字。
始皇得知后,发现“隶书”书写效率大大增加,便释放程邈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在秦末的时候,“隶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是在书写典籍的时候,基本上还是以“篆书”为主。
因此吕雉看到直接把“隶书”写在书籍封面上时,自然会觉得啧啧称奇。
但是让吕雉更加感觉惊讶的,却是这书籍本身。
她在此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识过,这种以纸张为载体,用来誉抄文字的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