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仙侠水浒传 第十二章:裹挟者终被裹挟

作者:游走危险边缘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赵佶脸色铁青,神色慌张,多年的荒淫无度,比起年轻时素质下降了无数倍的身躯颤颤发抖。

他清清楚楚的记着自己做梦时,每一分每一秒的细节,不敢有丝毫的遗忘。

难道说,自己宠信道教多年,最后得到的,竟然会是这样一个荒谬的结果吗?

不仅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天地垂青的结果,反而却遭到某一位天帝的厌弃?

作为大宋朝的一代帝王,赵佶自然是相信神仙们,并非是普通百姓的胡诌,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前有仁宗朝时期,邀请龙山张天师,到京师汴梁城主持罗天大醮,祈禳瘟疫的事迹。

后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再加上诸多的道士们,在赵佶的面前展示多方面的法术。

由不得赵佶不相信。

虽然赵佶心里同样也十分清楚,皇宫中的这些道士们,大抵只是普通的修道人而已。

他们修炼的都是些旁门左道的法术,多是“障眼法”“迷幻术”之类的小术,很少有涉及到道门真传的真谛。

哪怕有真正的道门正传,比如说龙虎山的张继先,来到汴梁城皇宫之后,也像旁门左道的修道人一样,随便露了手障眼法,然后就拍拍屁股回龙虎山了。

但是万一呢?

就算是贵为帝王,心理也和普通庶民相似,存在着一丝侥幸,想着万一自己真的会碰到一个,出身和龙虎山张继先那样,但是却比张继先圆滑的真货呢?

到时候他赵佶一边跟随真人修炼道法,一边又能够继续统治天下,两全其美,岂不是生活美滋滋,乐无边?

不得不说,正是由于这样侥幸的心理和愿望,在历史上才会出现数目众多,对道教,亦或者是对佛教极度宠信的帝王们。

从信佛的梁武帝,到信道的唐武宗,一个个前仆后继,都倒在自己天子这一份正经业务以外的业绩上。

宋徽宗赵佶不过是其中一个,在他以前已经有许多前例,在他以后还会有许多相同的后例。

当然,作为当事人的宋徽宗赵佶,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否则又怎么会有“道君皇帝”的名号流传下来?

他在脑海中自己回忆,“神霄府上仙宴”的点点滴滴,蓦然想起某个骑青牛的道人。

自称“永嘉林灵素”的道人。

这道人的出场,虽然并不怎么显耀,但是在巨灵神挑衅的时候,似乎曾经出过手,相助了自己一臂之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