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滚,别来烦老子!”
龙文章不耐烦地打发走了孟烦了,但谁也没在意到他那被捏得略微发白的手心。
要说打这一战他并没有十足把握,归根结底还是在赌,赌后续部队能在他们崩溃前赶到腊戍,赌日本人的先头部队并没有重炮随行。
部队奔袭将近200公里,好不容易打下来的腊戍,就这么放弃实在是心有不甘。
战场上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如果等53师团主力赶回腊戍等地,那他们的一切行动都将白费。
龙文章可没把握用一个团去硬撼对方一个师团,即便加上200师和战斗力不能保证的工兵团,甚至可能出现被对方切断后路的风险。
所以腊戍一定得守住,只要等后续部队过来后就能将这就打造成一座坚固要塞,到那时日本人休想再逾越分毫。
龙文章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也有漏船载酒的运气,如今的他在廖铭禹的“宠爱”与“放纵”下也信心倍增,再无原时空那般晦气,所以这次定要赚他个爽快!
……
10月底的缅北注定要在炮火中度过每一天,沉寂了一年多的缅印边界终于狼烟再起。
驻印军的反攻就此拉开序幕,担任主攻任务的是华夏驻印军新1军,下辖孙立人指挥的新38师和廖耀湘指挥新22师,总兵力到达近三万五千人。
还配属了英军第36师各一部和第77旅,以及美军第10航空队一部。
就在24号清晨,作为先头部队的新38师第112团开始攻击前进,在占领新平洋机场后随即进入胡康河谷,在拉家苏,于邦,临干一线展开阵地。
日本缅北方面军发现华夏军队入缅后立即调整部署,饭田祥二郎命33师团大部防守密支那,以31师团主力向前线增援,与驻印军交战于胡康河谷地区。
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廖铭禹也时刻关注着这个方向的战况走向,按历史来看驻印军基本是一路高歌猛进,几个月的功夫就将缅北的小鬼子打得丢盔弃甲,与孙将军交战的18师团更是被揍得溃不成军。
但这一次18师团阴差阳错的被调到滇西最终栽在了廖铭禹手里,而本应该防御缅甸中北部和暹罗的31、33师团却挑起了大梁,直接与驻印军掐在了一起。
两个师团加上15军直属部队,整个缅北的防御兵力到达了六万之巨。
所以这也是史迪威通过史密斯请求廖铭禹出兵的原因之一,毕竟进入缅甸的除了驻印军也就只有荣誉第三师这支部队了。
要是三师向密支那发起进攻,那么就能与驻印军形成南北钳型攻势,对于接下来的战局将会有决定性的帮助。
不过廖铭禹对此到不着急,虽然说日军在兵力上具有近两倍的优势,但光论战斗力的话,这两个师团与18师团可就差远了。
再说史密斯答应的那批物资还没到位,现在可不是急于出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