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远吉也没白白折腾大半年,他们这个年纪能去吏部领取一份差事,已是大幸。
“这次真的被你说准了,南山!”
远吉举杯敬南山,这一次科考,真的特招了一批考生,远吉对南山的神预言敬畏无比。
“事态所逼罢了!”
南山举杯,轻描淡写的说句了这次特招的原因。
朝廷出台了特殊的【招贤榜】,说明朝中有能人坐镇,这是南山感到庆幸的。
若这次朝中没有任何反应,那就真要出大事了。
想想吧,那些奔波大半年来参加科考,不幸落榜的读书人,一旦回到各自的老家,肯定会面对各种嘲笑。
在多方面的压力下,一旦动乱席卷而来,读书人倾倒向叛乱,那后果才不堪设想。
“不管怎样,我们都某求到了一份差事!”
“倒是南山,你下月参加殿试,可要好好准备,争取金榜题名,顶戴花翎,状元归位。”
南山闻言,举杯对饮。
对于殿试,特别是一甲前三,南山不抱什么希望。
此次会试,南山在策文中提到的‘平乱先平人,剿匪先剿贪’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多大认可,要不然南山的排名应该还要靠前一些。
从这一点,南山就能得出结论,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偏向保守派的。
南山的观点和主考官不一致,这就注定南山不可能排名靠前。
当然,接下来的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但南山相信,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性的。
在这个士族、皇权相互交织的朝代,皇帝对人才的取向,基本上是和朝中大臣保持一致的。
……
南边,幽州府。
府城守卫森严,进出百姓受到守卫盘查的次数和程度越来越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