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想了想,傅松又道:“至于编剧的选择,除了正常约稿,我建议你以彩蝶的名义,搞一个稿件征集大赛,再设几个奖项。
比如特等奖奖金10万,一等奖5万之类。
最后把特等奖和一等奖的编剧约到一起,挑出最优秀的剧本再反复打磨,直到成熟。
包括导演,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
听傅松这么说,余山的眼睛瞬间亮了:“傅总,这个方法好啊!
现在的娱乐圈有很多明明很有才,却郁郁不得志的人。
只要咱们愿意给他们机会,相信他们一定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能量。”
他越说越激动,作为圈内人,余山太清楚这个行业的现状了。
可惜他只是个打工的,很多想法以前也只敢想想,根本没有能力实现。
傅松笑道:“你觉得没问题就行。”
他会这么说,还是基于于声漫的遭遇。
以于声漫的天赋,都被逼得回老家卖石头,天底下情况和于声漫类似的又有多少呢?
等等……
傅松忽然想到什么:“这样,你先按这个方法选人,选好后让我见见他们,再决定是否合作。”
既然自己的眼睛能看出于声漫的天赋,那是不是也能看出其他人的呢?
如果真是这样,不仅能选出不少可用人才,《我不是药神》的成功率也会大得多。
“那是当然,最后的人选必须由您亲自确定才成。”
和傅松聊这么多,在余山眼中,自己这位新老板,已经是那种志向远大的少年英才。
由对方把关,自己的底气就更足了。
“行,此事就先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