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江初需要的是在账户信息中,找到一把可以进入系统的钥匙。
好在现在时间也没有太晚,内网也是可以聊天的地方,还有不少员工正在线上。
陆江初所布置的那个链接,在被扫描出来之前,就已经有员工点击了。
这是比较幸运的事情。
但是不那么幸运的就是,点击陆江初链接的员工,这是这个公司的一个实习人员,还是那种大学暑期时来实习的人。
这些人很难有高权限,陆江初所取得的钥匙,也开不了几扇数据的门。
但好在,有些好处还是有的,陆江初至少找到了作为钥匙的数据,所拥有的内部结构规律。
她现在复制的这个小钥匙,功能与权限都很简单,这虽然是缺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让陆江初进行拆解变得更容易了。
就像配钥匙的机器,需要一把钥匙的齿痕,作为类比一样,陆江初也需要这样的类比目标。
所有东西都在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0分钟后,随着上万种不同建模的结束,陆江初将数据库钥匙可能有的数据信息组合,全部做出了模型。
她就像是一个,真的很耐心地配钥匙的人一样,一个又一个地试着。
当然,试验的过程,也是程序自动进行的。
陆江初所写的程序,在现在就成为了她的员工,而陆江初所需要的,则是暂时控制报警系统。
每一个系统每天都会承受成千上万次的dos攻击,这也是现在注册登录一些软件与网站,需要输入验证码的原因。
防卫系统会自动判别,哪些信息是机器人发出的,又有哪些是人发出的,从而进行阻拦。
陆江初将自己的试探,隐藏在了其他dos攻击之中,丝毫都不显眼。
终于,在试了七千多次不同的组合后,有一把钥匙终于打开了那扇数据的门。
陆江初没有在那公司的数据系统内徘徊,她迅速找到属于斯科特的那份数据,将其打包复制,然后立马退出。
为了防止那边的人追踪到自己,陆江初将数据暂存在了一个虚拟机制上,然后层层转发,到了她电脑上的时候,那数据已经伪装成了一段无害的音乐。
之后就是再次拷贝,陆江初将其拷贝在了硬盘之中,然后使用了一个完全离线的电脑,在不联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
这么一系列操作下来,堪称是行云流水,徐瑱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夸赞道:“这简直就是艺术!老大你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