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僚属伏身跪地,额头触磕地面。
“……恭迎主君,万胜金安!”
数千大军顿然喧嚣,轰然应喝。
荀少彧勒紧缰绳,一手轻抚腰间佩刀,开口道:“诸君,毋需多礼。”
他话语之间,气脉悠长之极,听在众人耳中,犹自似疾风骤雨,有雨滴磐石之感。
上阳朝躬身,道:“上下尊卑,礼乐制之,山人无敢望耶?”
闻言,荀少彧微微颔首,这上阳朝自丹水受挫之后,就彻底投身南蔡,不在是一介闲散之人。
凭着积年威望,与证就元神的强横实力。上阳朝在荀少彧一众麾下中,简直如鱼得水。
如今,更是位居中府左車之位,是南蔡大夫府,不可缺少的三架马車之一。
“最重要的,还是这厮识时务、知进退、不敛权、懂得失。”
荀少彧心思转动,对上阳朝这个中府左車,愈发的满意了。
三百里南蔡,看似弹丸一般。但这其中亦有上下尊卑,更有主从之别。
宛若一方小小诸侯,除了需受吕国管辖束缚之外,封邑大夫执兵役、税赋、攻伐、征讨之责。
自古君臣之道,皆为君臣相适,上下相宜。
而那些不知进退,不明得失的臣子,少不得要被一一淘汰掉。这也是大凡忠臣,不一定能得一善忠;而国之佞臣,却多为寿终正寝之故。
毕竟,既懂得揣摩君王心思,又有实干能力的僚属,着实太少太少,可谓百中无一。
“中府右車,何在?”
荀少彧环视众僚,开口问道。
中府右車者,湯邑三架马車之一,执掌湯邑三千战卒。
一青年僚属踏步上前,厉声道:“主君……那常云光,闻主君归邑,反之避而不见,视主君威权,如若无物……”
荀少彧温和,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