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少彧自袖中抽出一枚宝令,其上飞凰之形跃然,煌煌神意烙印心神,低声自语道:“黑水令符、飞凰宝令,他们两个老家伙倒是机警。”
“不过,没有自家的亲信部属,行事还是多有不便,就暂且压一压吧!”
荀少彧捏了捏手中宝令,幽幽道:“群臣三劝三进之后,也是时候确定名分了。”
“有着宗老大夫们的联名支持,吾的请封奏疏,必会得到帝丘殷天子册封。一旦落下了御笔朱批,就有了殷天子背书。吾就是吕国的正朔一脉,到时平定公子则、公子央二獠,也就容易了许多。”
天下八百诸侯,无论大诸侯,亦或是小诸侯,但凡是继位之人,皆要上呈殷天子御案前,静候着殷天子一道帝批。
没有天子帝批,得不到殷朝体系的承认,对于九州诸侯而言,人人皆可攻伐。简直就是一块落在嘴边的肥肉,随时都能一口吞下。
失去了大义名分,又群狼环伺之下,哪怕他是武道圣人,也着实吃不消。
他心思转动,起身看着幽暗的夜色,默默想着:“吾在得到殷天子御笔朱批之前,或可称摄政君,代君侯权柄事!”
终于要踏出这一步,而这一步的一朝踏出,代表着荀少彧的格局器量,必然会擢升一个台阶。亦为他证就天人之道,奠定一分坚实的基础。
————
竖日,大堂正殿之中,众臣跪拜行礼,再度行劝进之事。
老太师闻渊明率众臣劝进,大宗傅荀太常领宗老进言,两位当朝柱石一般的人物,亲自做出如此姿态。
“臣等,请君上继位,上承历代先君之志。”
众臣向着高坐主位的荀少彧,再度叩首劝进,呼道:“臣等,请君上继位,上承历代先君之志。”
这是众臣的第三次劝进,面对着宗老大夫们拳拳之心,荀少彧根本不可能再度拒绝。
尤其是本该闭门谢客的老太师,在荀少彧满满的诚意下,作为群臣之首劝进,这一份分量着实不清了。
荀少彧徐徐起身,神色平静无悲无喜无怒,缓缓道:“承蒙宗老大夫,朝野群臣不弃,吾荀少彧愧受君位。定当不负诸位信任,以身承担吕国之责,重吾吕国之威。”
说罢,他缓缓拔剑指向天穹,道:“吾荀少彧在此立誓,誓要振兴吕国国体,若违此心,天下共讨之!”
“臣等,参拜新君!”
“臣等,参拜新君!”
“臣等,参拜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