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导愁眉苦脸:“之前有领导觉得改革开放了,还谈外国侵略者不合适,我得再问问。”
这就是九十年代的特点,真是朝令夕改。
前后几年时间,可能政策差异就很大。
而且大多数时候,领导一句话,可能带来的改变就很大。
好比荆小强这样个年轻人,只要大佬发话,他干什么都顺风顺水。
哪像二三十年后那么多程序规范。
算是有得有失吧。
荆小强异想天开:“如果我去找来hk电影公司合拍呢?”
这会儿崇洋媚外嘛,挟洋自重也是最常见的招儿。
冯导连连摇头:“这是西影厂擅长的事情,可他们十部里面也就一两部精品,其他尽是噱头十足又毫无章法的cult电影!”
这年头在平京难得听见句散装英语,英语很好的荆小强还反应了下,还是安宁提醒:“就是非主流的低成本片……”
哦哦哦,荆小强反应过来,就是杀马特嘛。
算是这年头粗制滥造的商业片代名词。
张导就是在西影发迹的,可以说一堆烂片赚来的钱才养出好几部好口碑的获奖电影。
那帮人也算是奇才了。
荆小强说那就先准备着,冯导找领导问,自己也在hk看能不能牵线,毕竟hk文化中心那帮人还是有名头的。
直到草签协议,荆小强约定回头先拿二十万过来前期准备。
安宁跟他开车出来去军艺,这姑娘喜滋滋的捧着剧本忽然想到:“这英国侵略者的电影,hk公司敢接吗?”
荆小强愣了下:“hk不是拍了不少打洋鬼子的电影么,资本主义这点好,只要赚钱,骂女王都没事儿。”
安宁啧啧称赞欧美发达国家真棒,去hk那次,她都没赶上,下回她也要去。
之前排歌舞剧的时候,荆小强就发现这姑娘有点崇尚欧美,这年头这才是主流思想,他不也是顺着这思潮出国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