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在于,这一次,他不仅是作为少有的制片人身份出席一档颁奖典礼,而且,还是一部纪录片。
怎么看都有些不太正经。
话说回来,自从《英雄》成功之后,这两年业内不时传出关于他开始堕落的声音,越来越商业化了,越来越不接地气了,巴拉巴拉。张国师开始还有些思想包袱,当下也逐渐习惯。
商业化怎么了?
有些人想商业化,拍个片子花了一亿,还不是那样?
想商业化也得有那本事不是?
更何况,连续几次与好莱坞这边合作,就一个,钱给的是真足。
其他不说,就这一次的《珠穆朗玛峰》,张国师虽说忙前忙后,但依旧觉得自己其实没做太多事情,因此当初只象征性地拿了10万美元的制片人薪酬,后来片子大卖,一开始锦书那边就表示会有后续分红,张国师也不抱太大期待,没想到,前段时间,额外的分红到账,足足300万美元,折合2500万人民币。
即使知晓合作各方凭借这个项目都是大赚,预计上亿美元的利润级别,但,到他这里能有300万美元,还是让人非常意外。
要知道,当初的协议可是没有任何利润分成条款的,混迹这个圈子,张国师自己也清楚,纪录片这种类型,能赚钱的其实是少数,哪怕非常擅长纪录片制作和发行的丹妮莉丝,也不可能做到太例外。
别人担了最大风险,出了最大力气,拿走大部分利润是理所当然。甚至,项目大卖,理论上,这边一分钱分红不给,也合情合理,哪怕给额外红包,张国师觉得,能有几百万人民币就已经足够慷慨,没想到会是300万美元,足足2500万人民币。
说实在,因为锦书系最近几年加大力度培养新人,比如去年崭露头角那一批,张国师还生出过一些危机感。甚至考虑过,如果锦书方面太偏心,将来是不是要离开,毕竟《英雄》成功后,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国内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的人数都数不过来。
这一次的《珠穆朗玛峰》分红事件,让张国师彻底定下心思,只要别人不嫌弃,以后就钉在这家了。
神圣公民大礼堂内。
眼看着颁奖典礼开始不到一个小时,这一届大热的《芝加哥》就已经斩获了三座小金人,《珠穆朗玛峰》剧组这边,张国师也越发笃定了某个结果。随即又难免再次遗憾,上次的《英雄》,如果不是前一年的《卧虎藏龙》,应该也很容易拿到那一次的最佳外语片奖。
可惜啊。
随后,当礼堂舞台上响起《生如夏花》的歌声,无论是张国师还是王总,感受着那熟悉的语言和旋律,都不由放开了某些患得患失,只剩下一种莫名的骄傲。
这可是第一首登录奥斯卡舞台的中文歌曲。
而且,大家还知道,西方各国很多观众是真得非常喜欢这首歌,以至于《珠穆朗玛峰》上映期间,《生如夏花》一度登录一些西方国家的音乐排行榜首位,歌曲因此还出现了好几个其他语言的版本。
来自中国的锦书旗下歌手唱完这首歌,掌声跟着响起。
随即就是最佳纪录片的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