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曲《红楼》惊艳大清2

作者:大哥柯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琴声激越如惊涛拍岸,弹的是《十面埋伏》。

吴应麒笑道:“好琴,这应该是著名的焦尾琴,想不到在这儿出现。琴声优雅,人更美。”

然后吴应麒回过头来对宝玉(燃小石)说道:“富贵侯高人雅致,应该知道焦尾琴的来历吧?”

这倒把宝玉(燃小石)问住了,因为自己还真的没有做这方面的功课。

你要说起中国著名的古琴曲,宝玉还是能够如数家珍的。

“高山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渔舟唱晚”、“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心驰神往,最能体现中国韵味之美的就是这样的古曲。

至于本身演奏的乐器,宝玉(燃小石)的确很少关注。

正当宝玉(燃小石)再一次尴尬的时候,一个长身而立的青衫少年拨开人群走了过来。

是纳兰性德纳兰公子。

纳兰公子来到扬州,宝玉(燃小石)是知道的。

他在人群中“潜伏”,宝玉(燃小石)也是知道的。

但是并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

纳兰公子冲着宝玉(燃小石)拱了拱手,然后转过身去昂着头对吴应麒说道:“鄙人是纳兰容若。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焦尾琴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与其它三张琴相比较而言,焦尾琴名直白无华,但其身世非比寻常,因为此琴是东汉的蔡邕所创制。《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故称此琴为焦桐。”

纳兰公子侃侃而谈,妈妈的,有学问就是好啊。

但是好像吴应麒并不想放过宝玉(燃小石),冲着纳兰公子拱了拱手说道:“纳兰公子的才识天下皆知,就是不知道你对面这位……是不是欺世盗名之徒,连焦尾这样的典故都不知道……哈哈哈……好笑,好笑……”

奶奶的腿,这就让人鄙视了。

而且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腿前这位扬州知府。

近旁的“柳如是”更是上下打量着宝玉(燃小石)。

“这是学问上的较量,千万不能发脾气……身边有大美人在,可不能失了风度。”宝玉一边暗忖着,一边陪同柳如是往“第一画舫”上走去。

见人群中有一个小孩儿正拿着鸡蛋剥皮,灵机一动,这就有了。

踩着“十面埋伏”的节奏走了过去,从袖袋里掏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说道:“小朋友,把你这枚鸡子卖给俺,好不好?一千两银子,你赚大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