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武植的心思!四更大章!

作者:雨景天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北宋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底,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

宋徽宗赵佶吓得赶紧退位,让位给儿子宋钦宗。

随后徽宗,蔡京,童贯等人决定连夜向南逃窜。

宋徽宗以烧香为名逃出汴京,跑到镇江去避祸。

童贯和高俅带领禁卫军前去护驾,蔡京也匆匆南下。

总之,禁军战斗力低下,根本无法保护。

眼看还有几年时间就到了,武植要提前做好准备。

靖康之耻有很多原因造成,奸臣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朝廷对于权利的过于集中在官家身上导致。

宋朝对兵权进行了分解,以求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

也就是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

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即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并不掌管军队。

三衙虽然掌管军队,却并无调兵之权。

同时率兵出征的权力,既不在枢密院,也不在三衙,而是由官家直接任命率臣领兵出征,战争结束便收回兵权。

从兵制来看,掌兵,调兵,统兵权力分散,的确有效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但对军队的战斗力影响同样极为可怕。

因统兵将领平时根本不接触军队,一旦战争爆发,往往面对的就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尴尬局面。

宋初军队战斗力强悍之时,这个弊端尚不致命。

可到了北宋晚期,随着军队战斗力的下降,这个弊端就成了致命的缺陷。

这也是王安石变法时,采取裁减兵额,置将分领后军队战力迅速提升的原因,同样也是北宋末期,南宋初期私募军队比朝廷军队战斗力还要强悍的原因所在。

现在,武植除了要搞掉蔡京这个奸臣,还要搞掉高俅。

总之,一切权利掌握在他手中,到时候占据一定主动权是最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