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为了方便拱白菜

作者:六千来世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听到林可染大吐苦水,万清猗也不由自主地轻轻叹了口气,看向这位闺蜜的眼神愈加怜悯起来。

………………

说起来,希望集团遇到的这种政策歧视,有着浓重的时代色彩;

其一呢,是进入千禧年后,“国退民进”的社会舆论已经成为了时代主流,甚至带有一些政治正确的色彩,国企的社会地位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大跌特跌——这还是在北方,要是在南方,“国企”这两个字简直快成了人人声讨的对象。

其二呢,说来也令人有些哭笑不得,却是华夏加入wto以后,各地把出口经济当成活命仙丹造成的用力过猛。

就拿万清猗前两天代表铸投商贸参加的那场会议来说吧。

会议的主题很高大上:《提升齐鲁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加快齐鲁农业科技升级速度》

然而这个会议的起因乍眼一看,并不起眼。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华夏加入wto以后,齐鲁这边的专家考察团跑到棒子国去做市场调查;

结果发现,同样产自渤海的诸如带鱼等一系列鱼类,棒子国那边捕捞上来的足足要比齐鲁这边出口过去的鱼的市场售价贵了一倍还多(渤海并不很大,棒子国和华夏之间的捕捞海域仅有一线之隔,完全可以视为同一产地);

原本考察团以为这是因为棒子国物价过高外加农产品保护政策的原因,心下并不为异;

然而采访后,鱼贩子说的话却差点让考察团跳起来想打人——鱼贩子说,棒子国海域捞起来的鱼就是要比华夏出口的鱼品质好,吃起来也更好吃,华夏的鱼除了价格便宜,其余一无是处。

好容易按下心中揍人的冲动后,考察团成员不信邪,于是同时买了几条棒子国的带鱼和华夏的带鱼拿回去蒸着吃,用来做对比。

然而试吃之后的结果却是大大打了考察团成员的脸——公正来说,棒子国的“国产带鱼”确实要比华夏出口过去的带鱼要鲜嫩的多。

迷惑不解的考察团赶紧把这事传回了国内,让相关专家搞清楚这究竟是什么问题。

相关专家也很快给出了结果:

带鱼都是同一个品种、同一个海域产出的;之所以出现口感上的明显差异,是由于预处理技术差异造成的——棒子国的渔船在打捞起鱼之后,用的是超低温液氮技术瞬间冻熟,从而保证了鱼肉的鲜美;而华夏的渔船由于没有相关技术和设备,只能丢进传统冷库里,无论是水分还是风味,流失的都非常严重。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考察团对棒子国市面上的水果、蔬菜和肉类都进行了深度调查;最终发现,双方在栽培种植技术、管理方式以及分级模式上,都有着重大差异;

而华夏的农产品在棒子国,之所以被归类于低端农产品,除去本地保护政策和民族情绪之外,的确也存在着“质量不稳定”、“规格不统一”等问题。

待专家团回国之后,立即向省里的领导做了次汇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