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丹朱”最终失败了。
而舜帝也将此事迁怒到了“鲧”的身上,因此面对其他三凶的时候只是驱逐流放,独独对待“鲧”却要殛死。
而“鲧”扶持“丹朱”上位计划失败。
于是只得退而求其次,选择假死来躲避灾祸,又立刻来到这处秘境毁掉了“丹朱”的假托遗世之物,自己施展“尸解法”苟且偷生的同时,也将自己的野心寄托到了儿子大禹身上。
也是因为“鲧”损坏“丹朱”的假托遗世之物事出突然。
以至于“丹朱”的分身还未来得及返回这处秘境便魂飞魄散,因此自然也没有机会去补充记录后来的事情。
所以才漏掉了后来“丹朱”正式与舜帝争夺帝位的精彩部分……
另外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大禹其实也并非是顺顺利利的接受了舜帝的禅让,又或者说舜帝其实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将天子之位交给了大禹。
因为与舜帝继位时的情况一样。
大禹继位之后不久,舜帝的儿子商均亦是不知用何手段重新夺回了帝位,而天下诸侯又是如同对待“丹朱”一般,弃之而拥护大禹,最终的胜利者又变成了大禹。
甚至到了大禹退位的时候。
也是同样的剧本,帝位先是落入一个叫做“伯益”的人手中,而后大禹与涂山女娇所生的儿子“启”又发动政变夺去了帝位。
不过与“丹朱”和“商均”不同的是。
“启”最终坐稳了帝位,正式完成了从“公天下”向“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
所以。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
哪里有什么和平禅让?
那些不过是后世人们粉饰出来的太平景象罢了。谷迚
能够理性解读历史的只有人性,从古到今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
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