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和愤怒,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也都左右着所有人的一言一行。
身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拥有七情六欲的人,总是会去犯错误,自然也不可能会在庞大的人际关系交流之中产生什么绝对的正义。
纵容心中的欲望,今天是施害者,明天就是受害者,今天是受害者,明天也能变成施害者。
一如有一群人,因为嫉恶如仇的心态,所以想要将天下的坏人都给赶尽杀绝,这种沉湎于自身七情六欲之中的人,又怎么可能脱离于凡人的范畴?
天地之心,无憎无爱,一视同仁。
但凡有一人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整个人类社会不过都是凡人社会而已。
着于相,执迷于神明之心,往往都是作恶的借口和开端。”
第五正的这种回应,重新言明了人性之中的各种弱点,只要人性还存在,那么世间之恶就不可能会断绝。
这就像是一个悖论,正是因为你不喜欢恶,所以世界上才会有恶,所有人都不知道恶为何物,那么这个世间自然也就没有了恶。
面对白奇的这种暴虐观点,只求力量不讲立场的行为,第五正反倒从中看出了一点绝对正义的端倪。
白奇的观点之中,很明显只强调了神明力量的强大,看似没有强调使用力量的善恶之别,但这种对于善恶的忽视,并不是一种刻意的回避,而是一种极端的默认。
在白奇的观点之中,神明力量的施展是应求于凡人的渴望,这种渴望的呈现,在犯罪集团之中是对于恶性的诛杀。
也就是说,犯罪集团只是一团无意识的力量体,看似无善无恶,其实是应善而生,是一团由神明所降下的威能。
基于神明的无所不能,在这种威能的笼罩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绝对正义降临人间的盛景。
基于这样的理解,第五正便给与了同等的反驳,试图去证明他们只是一群凡人,就算他们妄想自己能够化身为神明降于世间的威能,但他们依旧只是一群凡人而已。
让白奇能够认清自己,也是打击其心中狂热情绪的一种有利方式。
“听闻你的这种想法,怎么搞得好像和恶和平共处,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一样。
人类之中本身所蕴含的劣根性,导致人总是容易生出小恶,小恶又是大恶滋生的源头。
更何况,由于社会规则的纵容,很多人对于小恶的放纵,使得其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大奸大恶的存在。
若是不能够及时的将这种恶性给清除,那么只会导致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的混乱和不堪。
就算绝对的正义不能被真正抵达,那么在追求的过程之中,就要去纵容那些恶性的道德失衡事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