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阴谋诡计皆是徒劳。
八年前,大明开始兴修通往草原内部的水泥路,沿路筑堡,百里筑城。
现如今,一纵一横两条主干道,加上沿路的坞堡,已经彻底将草原分割成片。
再加上大明对待牧民的政策,在草原上设置州县,管理牧民,现如今,至少漠南已经被牢牢的纳入大明统治之下,甚至漠南牧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产,纷纷踊跃参加明军,三千营一扩再扩,已经有三万人规模了。
不是就吸收了这么点兵员,而是实在是不想要这些冷兵器作战的骑兵了!
明军现在的绝对主力,那是十万神机营!
火枪,火炮!
李煜带来的钢管早已经用完,再后来生产的火枪,所用的钢材乃是大明所产,尽管李煜依托带来的资料改进了炼钢工艺,但生产出来的钢材质量还是差了些,造刀剑是上好材料,可造枪管就不成了,最后只好加厚管壁,永乐火枪从原来的二十余斤增加到四十斤,好在威力变化不大。
凑合用吧,还能咋地,就这也足够横扫周边了。
至于火炮,倒也在火枪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下,但进步不大,好在也足够用了。
而草原那边的鞑靼和兀良哈,则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斡难河一战,阿鲁台吓得仓皇北逃,在漠北休养了三年才重新南下,占据了瓦剌空出的大量地盘,重新统合了漠北,但依旧没什么作用。
瓦剌的人口被明军洗劫了一遍,明军在漠南实行的政策,也每年吸引着大量牧民拖家带口的南下。
如今八年的休养生息过去,阿鲁台不光没恢复实力,原先的三万控弦之士竟也锐减到万余,且兵无敢战之心。
阿鲁台不是没想过办法,也曾提兵南下,劫掠牧民,可随即迎来的,便是明军的大举报复。
明军出动万余兵力,沿着水泥路,坐着车,唱着歌,深入草原,在三千营几千骑兵的配合下,追着阿鲁台便是一顿揍,直追到水泥路尽头。
兀良哈那边的情况倒是稍好一些,毕竟早早的就向大明俯首称臣,脱鲁忽察尔麾下还能凑出两万控弦之士,但也仅限于此了。
打肯定是不能打的,脱鲁忽察尔也不知怎么想的,连续三年上表,愿举族内附。不过由于他提出的条件太多,朱棣并未答应。
反正收拾完了鞑靼,下一个便是兀良哈。
老爷子要北伐,那便由他去,反正这些年大明户部府库中的继续,足够供应十万大军在草原浪一年的了。
李煜悠悠的吐槽一句:“老爷子早就不理朝政了,说句不敬的话,皇帝在不在朝,关系真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