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心不在焉的样子,不光是来给爷爷报喜的吧?”朱棣盯着屏风上挂着的坤舆大明全图,眼神瞟向地图上的大明北方,怀疑的问道:“你该不会是也来劝爷爷,放弃迁都的吧?或者,你也想说,暂缓北伐?”
“孙儿不是这个……嗯?也?谁还来了?”李煜回答了一半,突然一怔。
“哼!还不是你爹!”朱棣从鼻腔中哼了口气:“你来之前,你爹刚走!又劝我暂缓迁都,又劝我暂缓北伐,我看他是太子当的不耐烦了,有了点本事就想提前上位!哼,别以为我看不明白你们父子俩的心思,我可没老呢,他想踹窝子,还得等几年,等我办完了想办的事再说!”
“呃,爷爷言重了,孙儿没这个心思。”李煜嘴上否认,心中却是一喜,老爷子话里有话,莫非有了退位颐养天年的想法?
当然,这八成有可能是在忽悠自己!
“有没有这个心思,你心里有数,我也不计较,反正早晚是你的。”朱棣颇有生意的看了李煜一眼,随即转移了话题:“你说,你不会是来替你爹当说客的吧?那你还是别说了,免得惹我不高兴。”
“爷爷误会了,迁都与北伐,孙儿是绝对赞同爷爷的!”
北伐什么的,由得老爷子去草原上玩耍。至于迁都——
迁都都准备了十八年了,虽说如今草原疲敝,九边驻军也尽数北移至草原新城,迁都的军事作用已经基本荡然无存了,可老爷子受不了南方湿热,那便由他迁都吧,大不了等自己即位再迁回来嘛!
不管是南京还是北京,李煜无所谓的很,只要国力强大,水陆交通便利,烟雨江南与北国风光,皆可。
太子爷那是自小长于南京,不喜北方干冷,其权势根基也大多在江南之地,自然是反对迁都了。
“爷爷勿怪,我爹身体不太好,长住北方,恐发恶疾,这大概是他不想迁都的原因吧。”
太子爷有高血压,糖尿病,现如今可没有温室效应,冬天顺天府气温大多在零下二十几度,从暖烘烘的屋子里一出来,这一冷一热,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哼,倒是难为他了。”朱棣冷哼一句,太子的身体一直令他不喜,他也不想在谈论这些,旋即又问道:“那你是为那于谦?不过一新科进士而已,竟得你如此看重?朝堂上公然顶撞朕,若不是看你的面子,哼!”
“于谦是块璞玉,只是年轻气盛了些,不懂变通,爷爷惩罚的对,让他受些挫折,稍加打磨,其必能成为我大明栋梁,孙儿先替他谢过爷爷不杀之恩了。”
“你眼光一向不错,那于谦得你看中,也算是运气了。”朱棣叹息一声,走到椅子上坐下,却又忽然记起一事来。
“征伐倭国之事,郑和率领船队停驻在琉球国,准备的如何了?”
永乐十七年夏,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第五次下西洋归来。此次下西洋,最远抵达了木骨都束,也就是索马里,不仅又带回了几只被称作麒麟的长颈鹿,还在当地购买了不少“阳光彩虹小白马”,即昆仑奴。
不过,回国之后,下西洋的壮举被李煜暂时叫停,反而交给了郑和一项作战任务。
率领舰队征伐倭国!重点便是拿下石见银山!
李煜要改革大明币制,彻底盘活大明宝钞,需要大量白银作储备金,自然便盯上了倭国的银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