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战而定,宋使至(两章合一)

作者:十六太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因为审讯俘虏得知耶律洪基诏书各地勤王,李煜放弃攻城的计划,变更为围点打援。接下来的一个月,李煜所部兵分三路,与东梁河东岸的路求索所部将辽阳城团团包围,依靠海军保证后勤补给,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击败一支又一支的勤王大军。

耶律洪基似乎被吓破了胆,一个月以来,一直龟缩城内,坐视来援的各路兵马被宋军逐一击破,李煜的战俘营内人数迅速增长到了十五万,辽国震动。

自四月中旬出兵以来,至如今的六月初,李煜领兵在辽国弄出了好大的动静,汴梁朝堂上的官老爷们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最开始收到的乃是吴王赵頵打着宋军的旗号私自出兵,跨海攻打了辽国的辰州,得知消息之后的朝臣大惊失色,病重的太皇太后不知骂了多少声忤逆子,急令朝臣讨论对策。

一帮顽固不化的旧党守成朝臣能讨论出什么计策?议來议去,众臣连同小皇帝赵煦达成了统一意见:

吴王赵頵蓄养私兵,图谋不轨,着剥夺两浙路安抚大使、判苏州事的差遣,罢太尉、平江军节度使,降吴王为流求郡王,遣使命其即刻罢兵,孤身返京,其所辖私军交由宋使统率。

命门下侍郎苏辙为正使,内侍梁惟简副之,持节紧急出使辽国,向辽主尽释原委,重申两国修好之策。

苏辙持节出城后不过两日,朝堂再次收到了北方的战情,吴王赵頵所率私兵已经拿下了辰州城,正领兵北上,其目的可能是辽国东京辽阳府。

朝臣闻此消息更加惊惧异常,无不大骂赵頵胆大妄为,惹是生非,那辽国的东京是那么好打的?赵頵怕是要全军覆灭不说,还会平白为大宋招惹事端。小皇帝赵煦幸灾乐祸的同时,也赶紧命户部准备的今年岁币加倍,希望借此安抚住辽主的怒火。

果然,一旬之后,辽国使臣萧兀纳赶到鸿胪寺,这人不愧是能做南枢密使,掌管辽国政务的角色,颇为奸猾,早早的便打听好了大宋朝廷的底细,得知宋国中枢对吴王私自出兵并不知情,于是便顺水推舟,借题发挥,在朝会上面见赵煦,一上来便再叙澶渊之盟,趾高气扬的怒斥宋国无信无义,轻易撕毁盟约,兵戎相见,并威胁赵煦,此事过后,辽军必定会提兵南下,给宋国一个教训。

小皇帝和众臣哪知这货是外强中干,其真正目的只是恐吓一番,希望借此能让吴王退兵而已,但见萧兀纳发怒,细数大宋的不是,赶紧好言安抚辽使,言已经派遣使者前往辽阳,向辽主解释,并命令吴王退兵了。

萧兀纳见诡计得逞,又强装镇定,色厉内茬的趁机敲诈,最终在赵煦承诺,岁币增加一倍,持续五年之后,才见好就收,佯装不满的退出朝堂。

辽阳城外,中军帅帐中,李煜正百无聊赖的翻阅手中医书,学习其中的经脉、穴位之类的知识,为习武打下基础。

最近这半月,出现在辽阳城外的勤王军队越来越少了,最近的一只敌军也是在五天之前被一击即溃了。手上医书中的繁杂的知识看的李煜头大,让他不由得神游天外,正考虑着是不是该下令攻城,将辽国中枢一网成擒,彻底终结掉这个契丹政权之时,忽有锦衣亲卫来报,言有宋使持节至营外,是来宣读陛下的诏书的。

“升帐!将使者请……不,带进来。”李煜收起医书,玩味的笑了笑,自有亲卫擂响战鼓聚将。

三通鼓罢,众将披盔戴甲,齐至帅帐,紧急出使辽国的苏辙手持着节杖,身后跟着手捧锦盒的梁惟简,两人皆是一瘸一拐的在亲卫的带领下,走进李煜的帅帐。

腿瘸是正常的,陛下有令,紧急出使辽国,换马不换车,在马车上颠簸了一旬的两人浑身骨头都快散架了。

进入帅帐,苏辙先是看了看两侧列成两队的将领们,皆是顶盔带甲,一身戎装;唯有上首矮案后面端坐于榻的吴王,一身便服。

苏辙皱了皱眉,将手中的节杖一举,身后的梁惟简上前一步,怒喝道:“陛下诏书下,吴王赵頵接旨。”

李煜坐在矮榻上,一动未动。

见状,梁惟简蹙紧眉头,提高音量,再次喝道:“吴王赵頵接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