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还有一大堆嗷嗷叫等着买这些精盐的达官贵人们。
以咸阳制盐场现在的产能,别说供应前线军队了,连原先计划用一小部分精盐来搞钱的想法,也完全跟不上。
不过,如果假设有一个月时间,这些制盐工人再多来几十个,产量很快就能提升上去。
只需要一天的数目,就能轻松搞个几千贯秦半两。
这还只是咸阳城一个市场。
面向全国,这些秦半两小钱钱只会更多。
扶苏也直到现在才发现,盐业居然有这么暴利,何止是暴利,简直就是抢钱的同时,顺便送了一些精盐。
何况,精盐根本不需要担心卖不出去。
不管多少钱的盐价,那都必须得买。
如今掌握了精盐提炼法,就意味着,有粗盐的地方就代表能产出精盐。
只需要进行加工一下,精盐价格就能在粗盐基础上翻倍。
中间就多了一个加工环节……这能不暴利吗。
按照扶苏的吩咐,这些晾晒完成以后的精盐,就找个阴干的地方严加看管,暂时储存起来。
等过一段时间以后,储存产量够了,再逐步推向咸阳市场。
至于这些咸阳盐的定价,到时候再说吧。
另外,扶苏还得找盐官过来,每天监督这些大秦第一批荣誉制盐工人,防止他们摸鱼。
至于工资,多劳多得嘛。
至于制盐工人,扶苏打算去找蒙恬从那批大秦精兵里面拉几个精锐出来,如今,人口的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妥善安置了制盐场的归属问题,扶苏安慰了一番制盐工人们,便和王翦二人起身离开。
很快,扶苏就带着王翦以及王贲二人,一同前往位于渭河南岸不远的大片良田。
这里,便是红薯种植的区域,也是曲辕犁初步推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