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王家,这些形容翻译过来就是为人异常迂腐,而且亲近儒家,同时性格异常软弱,要是让扶苏登位,儒生作乱,秦国必然内乱,届时燕国未必没有一雪前耻的机会。
乱世需用重典,岂有心慈之人能某国而得以不灭呼?
纵观春秋战乱到如今,可有?
纵观古往今来,可有?
儒生的话虽然好听,可却治不了国呀。
思及此,燕丹又不禁为自己感到狼狈不堪。
一个以帝王大业为己任的男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居然要靠这种上不得台面的魍魉把戏来暗算他人,而且重要的不是嬴政的死,而是寄希望于他的继承者能让秦国政治混乱。
这何其可笑?
真正能让燕国免于灭亡的,难道不是大力发展燕国本身吗?
可燕丹知道又如何?
燕王喜答应吗?
燕国的权贵们答应吗?
那些燕国的权贵们好像都疯了一样,压制,欺凌百姓,排挤真正有才能的人才,对上欺瞒,对下残忍。
最近被他多次赞扬的燕国大力士“大铁锤”,最近也因能力出众而被暗算,被晏懿要求举起盛满了热油的青铜鼎。
思及此,更是将燕丹气的怒不可遏,但在酒宴上,还是被他压抑住了,继续强颜欢笑。
不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燕丹回房那个,罕见的发了一通脾气,一个人将自己锁在屋子里,就连绯烟都不见。
砸了几个杯子,但很快就恢复如初。
运转内力将一切的痕迹不着边际的抹掉,仿佛他们从来没有出现过。
燕丹恨呐!
他也有兼济天下之心,拯救苍生黎庶与水火之愿,为此他一次次的放下身段招揽人才,为此四处奔走,联络盟友,他的决心远比他人看到的要坚决,如果他当政,嬴政批阅一百二十斤奏折,他就批阅二百四十斤,如果不够,那就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