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西门。
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从玉柳街走过,有些人甚至露出小半边屁股。
街上的行人匆匆,已经颇为繁华,路人看见这群流民,一个个捏着鼻子,满脸鄙夷之色。
这些流民也颇为自卑,一个个低着头,这一段路是他们每天都必须走两趟的,也是这些人每天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即便他们之前经常挨饿的时候,也没有现在这般难过。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不患贫而患不均,大家都光着屁股彼此看到还会开心的打个招呼,问:“吃了没?”
可是,自从他们进入这莱阳城,就没见过几个跟自己一般的流民,即便最贫穷的百姓,至少也有一身完整的衣服,当然,还有一双鞋。
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穿着不算华丽,至少也算正常,出于好奇,走到领头的一名汉子面前,问:“这位大哥,你们为何连衣服也买不起?莱阳城已经很久没有你们这样的人出现了,你们到底是做什么的?”
汉子心中羞愧难当,不过他心中有同样的疑问,于是耐心的蹲下来,问:“小兄弟,你们莱阳人都是怎么赚钱的,为何街上都不见穷人啊?”
他已经来到莱阳十几天了,从未碰到有人主动跟自己交谈,出于自卑,也没敢主动询问路人,此时遇到的只是一个小孩子,他也大着胆子打听起来。
小孩被他问的一愣,道:“我就是穷人啊,我爹没了,就我娘一个在赚钱,在莱阳算很穷了。”
汉子不太相信,眼前的孩子,衣服是完整的,虽然有个别补丁,但清洗的很干净,最关键的是,他穿着鞋子,汉子从小到大都这么认为,穿鞋的都是有钱人,至少是小富之家,没有穷人家会穿鞋,特别是小孩。
这条铁律之前在大明是屡试不爽的,如今的大清也差不远,于是呵呵笑道:“小兄弟,别开玩笑了,你都能穿的起鞋,还叫穷?”
小孩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道:“鞋子也不贵,一双才一百文,我娘每月的月饷就有一两银子,在莱阳,这是最低的,我娘说了,这个是官府定下的规矩,雇人干活不得低于这个数,否则去告官,衙役会把东家抓去打板子的!”
这回轮到汉子瞠目结舌了,连带着身边围过来的数人也开始议论,纷纷问道:“小兄弟,莱阳官府真有这样的规定么?”
小孩肯定的点点头,道:“我娘说是兴王的规矩,兴王对我们穷人最好了,可惜不能做他的子民。”
众人颇感新奇,一人呵呵问道:“小兄弟,你们都住在莱阳了,怎么还不算兴王的子民呢?”
小孩呵呵笑道:“各位大哥,别开玩笑了,做兴王的子民可不容易,我娘说了,得为大兴立下大功才行,要不然,在大兴干个十年二十年的活,也有可能。”
说完,飞速的跑开了,一边还喊道:“糟了,我要回家做饭了,不跟你们聊了。”
众人边走边聊,都开始低声议论,片刻就回到了院子,门口立着两名手持木棍的家丁,见了众人,一人大声喝道:“快进去吃饭了,今天怎么这么拖拖拉拉的?”
众人无人出声,低着头进了院子。
院子里一位老婆婆正带着一名伙夫在等着,众人拿了碗排队打饭,晚饭是两个大杂粮窝窝头,外加一碗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