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文)5-36 李旦往事 涡旋反复

作者:半就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公元六百八十六年,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

武则天遂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同年,四子李隆范出生。

公元六百八十八年,武则天侄子周国公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

武则天见后,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天授圣图”,又自封尊号为圣母神皇。

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

此事震惊全国,遭到众多李氏宗室反对。遂,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反对,结果都兵败身死,同时参与起兵的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

自此,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同年,五子李隆业出生。

公元六百九十年,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

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

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

同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建立武周。

李旦被降为皇嗣,复名为“轮”,赐姓武氏,称“武轮”,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照皇太子规格。

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

自此,李旦成为了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公元六百九十一年,魏王武承嗣的亲信张嘉福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民众,诣阙上表,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为由,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

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被武承嗣诬以谋反,下狱被杀。

凤阁侍郎李昭德知道此事之后,不仅杖毙王庆之,还借机劝谏武则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

但后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典礼,竟不顾“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避开了皇嗣李旦,改由武承嗣为亚献,并命梁王武三思为终献。

公元六百九十二年,六子李隆悌出生,但在七百零二年时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