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院线的规模,就是他电影帝国的基石,也是他的电影帝国跟其他各国电影巨头掰手腕的底气。
而且环球院线还不是他的真正实力,毕竟现在法国国内的院线巨头之一可是他的,只不过涉及到了法国总统大选,为了避嫌,一直被英国光明基金暗中控制,并未转移到环球院线旗下。
“继续努力,公司规模变大了,经营的难度也暴增,单块银幕的产出要尽可能提高。”
看到江至强面带喜色,夏禹又给他泼了盆冷水。
江至强收敛笑容,郑重地点头应道:“董事长,我会继续努力的。”
“嗯!”
夏禹微笑颔首,又看向吴思源。
“思源,银河电影公司的情况呢?”
吴思源汇报道:“董事长,去年的年报已经在年初向您汇报过,我就不多赘述了,主要是跟您汇报一下今年以来的情况。”
“截止到昨天,我们出品并上映的电影一共有十一部,产量排在全港第二,嘉禾电影公司排第三是七部,邵氏电影公司的产量还是第一,一共上映了十七部电影。”
“只不过总票房方面,我们是最高的,在本港的票房总额是七千零六十万港币,平均单部电影本港票房是六百四十一万港币,远超第二名的嘉禾和第三名的邵氏。”
“今年已经上映的电影中,票房前五的都是我们公司出品的,前十的电影有七部是我们公司的。”
“……”
随着吴思源不断讲述,银河电影公司作为香江和亚洲电影龙头的详细形象在夏禹脑海中浮现。
并且因为吴思源讲述时会穿插与嘉禾及邵氏电影的对比,夏禹也清楚了如今电影市场的格局。
毫无疑问邵一夫对电影市场还未彻底死心,从邵氏电影公司平均一个月两部多电影上映就可以看得出来。
从这惊人的产量中也可以看出邵氏电影公司几十年积累的底蕴,没有足够多的幕后人员,是无法支撑邵氏电影公司如此大的产量的。
只不过产量归产量,质量归质量,邵氏电影尽管产量高,但是平均单部票房却远不如专注“银河出品,必属精品”的银河电影公司,也不如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嘉禾电影公司。
“邵一夫急病乱投医啊,烂片过多只会更快地砸了邵氏电影公司的招牌。”
等吴思源说完后,夏禹淡笑着说道。
吴思源接过话头说道:“是啊,我也让人刻意引导了,现在已经塑造了邵氏电影公司专出烂片的形象,邵家也肯定知道这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