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新家 新想法(下)

作者:落梅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次是方红霞打断他,“那得租多大的地方来放海鲜……”

周镇海和儿子同时摇头,“那不是问题,”

方红霞一见,得,你们父子商量吧。

“钱怎么收,”周镇海又问。

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网银什么的,可不像后来那么方便,但这又不是个太大的问题,网上支付虽然麻烦,但不是不能支付,而且周晨清楚,支付宝也已经开始和第三方合作,到他们明年初喊出“你敢用我敢赔”的口号后,会吸引很多人开通。

周晨就没想着自己也开发一个支付工具,想做成功,太难太辛苦,还是搭车吧。

特么的那小子已经成了首富了,想干过他……周晨真不想费那事,轻松点不好吗。

“还有很多其它的问题,但让我们把这些问题先放到一边,只看这个项目,是不是有前景?”周晨问。

“何况,在有了一定基础后,我们可以涉足其它方面,比如说其它肉类,还有新鲜蔬菜和水果,”

周镇海点头,“这样好,我刚才还在想,网上只能买到海鲜,那就说还是得去农贸市场,如果其它的也都做起来,才更有吸引力,至少我会选择在网上买,不去农贸市场,”

“不,”周晨反驳道:“只做海鲜,我们同样能吸引到不少客户,因为我们是直接和渔民签约,相当于是把海鲜,直接从渔船上送到他们家里,新鲜又有保证,价格还不贵,”

想想后来的那些生鲜电商,经常是品质保证不了,价格也不便宜,不也照样有很多人下单?

我们现在是市场有,整合货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最大的问题,是设法改变大家的购物习惯,而从大趋势来说,都不用怎么想办法,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所以,不说没理由不成功,至少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问题在于能占领多少市场份额。

“想想就东海市,我们要是占了一两成的市场份额,这是个多大的生意?”

只一两成,周晨想,这个应该也不难做到。

周镇海马上算了一下,“市里这些年海产的销量,都在三万吨上下,一成就是三千吨,那就是六百万斤,市里销得最好的海产,是小黄鱼、墨鱼、鮸鱼、虾、梭子蟹……就按一斤平均20块算,这就是……过亿的生意,”

20块一斤?周晨觉得,这个平均值,真的和统计局的那些数据有得一拼。

但这就够了,至少这样算,只一成,那也是上亿的生意。

方红霞又出言质疑,“这个投入也大,”

周镇海马上说,“前期的投入确实大,均摊下来其实有优势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