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谢谢你。」
随后,宋禾婉便开始专心写研究报告。她猛然想起来一件事,她印象里,康洋建设好像有实收资本抽逃的问题,于是赶紧查了查。
宋禾婉打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输入「康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后点击了查询。
果不其然。
网站上所公示的信息是康洋建设已经于去年4月1日将实收资本变更为0元。而之后康洋建设的债券都如期发行,募集说明书和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中依然显示公司的实收资本为20亿元。
宋禾婉不禁心生疑窦。
承销债券的券商和外部的评级机构按理说是不可能没有发现这一情况的,但他们并没有披露这一事实。怪不得,后来证监会连同他们一起处罚。
可是,为什么过几个月后评级机构会反水去下调评级呢?如果,他们继续遮掩下去,银行应该也不会抽贷,康洋建设不就不会倒吗?
只是,这其中猫腻,她没在监管机构,想必就很难得知了。
一天她都把自己埋在资料里,与之前城投行业的逻辑不同,建筑行业是一个垫资经营的行业。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需要垫付的工程款和工程质保金随之扩大。
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建设时,需要前期垫付材料费和人工费,而发包方一般按月进行结算,每个月只结算当月完工量的70%-80%。待到项目竣工后,结算到全部工程量的75%-85%。在竣工审计后结算到全部工程量和95%,而剩余5%作为质保金,在保修期满后支付。
这其实便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在王濯眼中那么大的应收账款情有可原。因为在建筑企业在正常经营并且扩大生产规模时,确实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垫付。
可是,这其中有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康洋建设是全国500强企业,位居第100位,并在「建筑建材」行业排在第7位,这家公司的行业地位在与供应商的谈判时应该时非常具有优势才对。
可康洋建设的应付账款却很少。
很难想象,在公司扩张业务,资金流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康洋建设竟然会加速对上游的付款?这实在太不合理了。
宋禾婉猜想,是不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唐煜雯才推测出来康洋建设把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相抵消的问题。
真是太复杂了!
至此,宋禾婉才终于想通前后逻辑。但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她仍是找了唐煜雯进行求证。
唐煜雯听到宋禾婉的思路之后,惊讶几秒,像这种老成的逻辑是她工作了几年之后才能分析出来的。
没想到宋禾婉一个还在读书的学生,就能想到这么多,越发觉得宋禾婉是个干信用评估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