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后面这样略微改口,其实也是为了维护一下董向华的面子。
察言观色之下,他大致能猜出这董向华以前就应该给这小男孩治过这病,但没有治好。
现在他还有事要求这董向华,不能为了装逼逞能而得罪了这个人。
何况他此时也完全没有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装逼的欲鹬望。
所以何不与人为善,自己方便呢?
“那小李你给这小家伙看看,看是不是和郑老爷子治疗过的那个病人情况相同?”
董向华主动道。
他自然也急切地想要治好这个小男孩,更急切地想知道这种病证到底该怎么治疗?
怎么他明明感觉对这小家伙的治疗方向是正确的,怎么就治不好这个小家伙呢?
“好的。”李茂阳点头,对小男孩道,“来,你过来,我给看看。”他走到办公室沙发上坐下,拍拍沙发道,“坐过这儿来。”
小男孩的父亲拥着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护送到沙发上坐下,李茂阳开始一边透视小男孩的体内,一边给他脉诊,打面相,看舌头,闻诊,问诊。
这一过程足足持续了二十多分钟。
李茂阳问得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沉默地透视观察小男孩体内五脏六腑和气血阴阳的运转,用心体会其脉搏跳动、舌象、脸色以及身上外在的诸多特征,和其体内情况一.一互相应证。
这是一个充分体会中医的“以外揣内,以常衡变,见微知着”诊断原则的过程。
这是一个极其需要耐心和足够敏锐的观察力的过程。
这也是一个极其耗费脑力的过程。
……
任何一个医术基本过关的中医大夫,看到眼前这小男孩舌红,苔黄腻,都可以判断出他是体内有热。
然后根据他舌面上心肺脾肝肾的划区分布,也都能大致判断他是哪些脏器在发热。
但你根据这小男孩舌面上的这些特征,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出这小患者体内的热,到底有多大吗?
肝有多少热?肺有多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