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阳说的是实话。
对梁文进、李晓华和陈朝江他都开过系统透视患者功能进行过观察,亲眼看着患者的生命机能由衰弱到变强的过程中,患者体内的气血和五脏六腑都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变化的,相应的,他们的外部状态(包括脸象、舌象和脉象)又是怎样相应的变化的。
这对夯实他对病理的认识,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
李茂阳说完后,乔果果那边好半天没吱声。
“咋了?”李茂阳问道。
“你都看过那么多重病大病了,我还连一些普通小病也看不好……”乔果果支吾道。
“你傻啊,傻丫头。”李茂阳笑了,“我谁啊,将来要(给你)遮风挡雨的人啊,你和我比啥?没比头,也不需要比啊,反正……嗯,是吧,你懂的……”
李茂阳含含湖湖暧暧昧昧地笑道。
“你都胡说些啥?再胡说我挂电话了。”乔果果那边忸怩道。
李茂阳感觉她的脸此时一定红了,耳朵尖也一定是红的。
(好想用双手捂捂她的脸蛋,再摸捏摸捏她的耳朵啊。)
不过他又赶紧说起了正经话。
“其实接诊重病大病和普通小病,从理论的高度上,诊疗的难度是一样的。
甚至在我看来,普通小病精准辨证和精准用药的难度更大些。
因为普通小病患者,他们在生理上和正常人差别很小,所以精准辨证和精准用药的难度更大些。
就比如面对一个普通的感冒,你能做到让患者一剂而愈吗?
很难是不是?”
李茂阳这话说的也是他心里的真实感受。
现在他感觉系统的药效推演其实是有一个阀值范围的,平时他给系统汇报的药方,只要能进入系统的这个阀值范围,系统就给他通过了。
也就是说,平时他给患者开出的药方,即便是获得系统的药效推演通过,也不代表着他给患者开出的药方就是最佳用药。
举个例子,就比如单味药的剂量,最精准的剂量应该是10克,可是系统在药效推演时会上下有所浮动,只要他开出的剂量在8—12克之间,就给他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