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封不觉,其实很能体会柯南道尔当初的状态。许多作家都是这样,当他们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写故事时,无人问津。而当他们成名以后,哪怕陷入创作低谷,也有人肯花大价钱让他们交稿。
血字的研究在1986年四月就写成,当时的柯南道尔四处投稿,却出版无门。直到1987年的圣诞节,才得以在一圣诞年刊上发表。
而短短五年后,在其人有意推辞的情况下,海滨杂志竟愿以一千镑换十二个短篇故事的稿酬向他求稿。
作为一个早就不想写,但还是被“逼上梁山”好多年都下不来的作家,柯南道尔确也是挺不容易的了。
“哦是福尔摩斯向华生复述自己在莱辛巴赫瀑布的逃生经过那段吗”封不觉看完了第599页的内容,便基已经回忆起了后面三页写了些什么,但他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我根没有掉下去,当我发觉摆着一副阴险嘴脸的莫里亚帝教授站在那条通向安全地带的窄道上时,我一点都不怀疑自己的末日到了。在他灰色的瞳孔中,我看到了那无情的意图。”封不觉复述着福尔摩斯的描述:“搏斗的描写呵呵,基等于没有描写,然后就是老莫掉了下去。情景是我探头见他坠落了很长一段距离,然后撞在了一块岩石上,随即又被弹了出去,最后掉进水中。”
封不觉拿起咖啡又喝了一口。“从这段来看,莫里亚蒂铁定是死了。除非他的身体素质接近美国队长,而且在受到了那样的重创后,还能从瀑布下游出来。”他顿了一下:“既然如此那推理俱乐部的老板,质上是个幽灵吗”他的眼中忽地闪过了什么,“如果是活人难道坠下去的那个是替身可什么样的替身,能够骗过福尔摩斯的眼睛”
他放下了咖啡杯:“嗯又或许,推理俱乐部的老莫,只是原著中某个时期的莫里亚蒂的投影罢了。就像测试楼里其他的童话和小说人物一样。”
这个问题恐怕得问教授人才能知道答案了。所以封不觉暂且搁下。继续看书。
他虽能一目十行,但这会儿他把每一个字都看得很仔细,并回忆着这段内容的英语原句是什么样的他也有英版的福尔摩斯探案。但那些书是以系列分册的,每页数都不超过500。
“在教授掉入深渊的刹那。我忽然意识到这时命运给我安排的、绝无仅有的机会。在你断言是绝壁的悬崖上,其实仍有几个窄小的立足点,并且有一块与岩架相仿的地方。想要一路爬上那么高的峭壁显然是不可能的,可顺着那条湿漉漉的窄道走出去、而不留下脚印就更不可能了。”封不觉看到此处,不禁吐槽道:“不愧为吾辈楷模,想好了诈死就贯彻到底,宁可冒真死的危险攀爬绝壁。”
再往后面看,600至601的描写,主要就是福尔摩斯的攀岩经历。在这过程中,事先埋伏在附近的、莫里亚蒂的一名同伙,两次用大石块袭击的福尔摩斯,如果这是玄幻小说,我们的大侦探很可能就栽了,随后便是坠崖不死,获得神功、法宝、美女或者随身老爷爷的展开了
可惜,在这二十世纪初的小说里,主角光环的作用仅仅是:“当我双手攀住岩架的边沿,身体悬空吊起之时,又有一块石头呼地一声从我身边落下去。我的脚踩空了,幸好上帝保佑,我掉在了崖下的小道上。我摔得头破血流,但爬起来就赶紧逃之夭夭,在山里摸黑走了十英里。一星期后,我到了佛罗伦萨,那时,世界上谁也不知道我的下落了。”
封不觉看完这段又道:“嗯这一星期的内容,可以写一篇荒野求生的同人啊”
最后是601到602的内容,也是这段描述的尾声。
这段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的是福尔摩斯在失踪的这几年里,分别到哪些地方去练级了。
“我在西藏旅行了两年,常去拉萨找大喇嘛聊天消遣。你也许看到过一个叫西格森的挪威人所写的、非常出色的考察报告,我相信你绝对想不到,这正是你挚友的消息。然后,我经过波斯,游览了麦加圣地,又到喀士穆苏丹首都对哈里发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称号作了一次简短而有趣的拜访,并且把拜访的结果分享给了外交部。回到欧洲后,我在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的一个实验室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研究煤焦油的衍生物。我满意地完成了这项研究,那时我听说我的仇人只剩一个在伦敦了,便准备回来。”
而第二部分,就是关于莫里亚蒂余党的情况。
这一段并未描述得很清楚,因为在600页上,福尔摩斯说了“不仅是莫里亚蒂一人曾经发誓要置我于死地,至少还有三个这样的人存在。而他们对我的复仇只会由于首领的死亡而变得更加猛烈。”
可在最后一案华生的叙述中,这个人数变成了两人,这两人被说成是莫里亚蒂犯罪集团的重要人物,而且成功逃脱了罪行的审判。
在602页上,又成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