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张掖一方面是胡商的中转站,胡商们把香料、特产运送到这里售卖。
随后又在当地购买丝绸、茶叶运回西域。
而中原一些行商的人们也是这样的旅程。
一二来去的造就了这里空前发达的商业规模。
当裴矩来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禁被这里的规模所打动。
在跟各路的胡商们攀谈了解过后,裴矩也知道了胡商们从西域来到中原的三条路线。
以及他们西域44国的风俗人情。
并把这些编制成书。
裴矩有心想要打通河西走廊这条商业路线。
但是张掖的规模已经形成,而且胡商们因为早年间去中原行商的遭遇,也不敢踏足中原。
这让裴矩颇为苦恼。
在翻阅典籍之后,裴矩找到了一种可行的办法。
那就是效仿仓慈。
仓慈是三国时期的官员。
当时他就是张掖的行政长官。
彼时中原正在经历着战火,凡是去到中原经商的胡商们经常遭到当地的豪强的抢夺勒索。
不敢深入中原。
于是为了维持这条贸易路线。
仓慈颁布了这样一条规定。
不愿意去中原的。
那么就继续在张掖经商,按照官方规定的价格售卖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