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用也在杖责、流放的官员之中。
而这其中有不少被卷入空印案的官员确实没有太多的贪污行为,以古代的道德标准来看算得上是好官。比如那个方士用。
支持方士用的人不少,可以预见的是,为来必然还会有很多文人为方士用鸣冤,将空印案定为一桩冤案。
但对于楚歌或者是真正的盛太祖而言,都不再重要了。
在楚歌面前,出现一行字迹。
【大盛朝国祚:二百八十年】
看到这行字迹,楚歌脸上总算是浮现出一些笑容。
有效!
相比历史上真实的国祚,稍微延长了那么一丢丢。
虽然延长得很有限,但也总算是延长了。
之前南北榜案的时候,楚歌也尽力进行了一番操作,但大盛朝的国祚一点都没有增加。
几次明知故犯地搞出错误操作,国祚的反应也很真实,直接腰斩了。
这说明,他的那些自以为有用的操作都是细枝末节,对延长国祚这件事情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而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
楚歌对空印案整体的处置方式还是与盛太祖当年的处置方式差不多,但做出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这或许就是国祚稍微有一点点延长的关键。
“我制定了一个耗羡归公的策略,这个策略相比于盛太祖时的计税方式显然是有一些进步的。但再好的策略,到了一百多年后肯定也会逐渐变形。
“此外,我跟方士用的这番对话,应该也会有一定影响。
“因为我此时代表盛太祖说的这番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盛太祖的治国思想,这会影响后代皇帝的治国理念。
“虽然还是免不了会出昏君,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能稍微延长一点点国祚。
“看起来,皇帝这个身份的扮演确实与我想的差不多。
“如何处理这些案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理清大盛朝初年的朝堂局势,想清楚盛太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再根据此时的具体情况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