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法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没钱买种子、买肥料,他们能怎么办呢?
要么是卖地,要么是借钱。而借钱的话,也只能找富商大户借钱。这些富商大户肯定要趁此机会狠宰一笔,收取高利贷,如果农户还不上贷,那就顺理成章地兼并土地,或者收买人身自由。
这样一来,脆弱的农业经济更是会遭受重创,农民破产了,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任何好处。
便宜全让这些富商大户给占了。
而如果青苗法能够顺利施行,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可以向官府借贷,度过难关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官府在这个过程中将富商大户赚的黑心钱收归国家,还可以将粮仓中的存粮进行置换,不管怎么看,都是一种善举。
但楚歌毕竟是后世的人,他很清楚王文川的变法最终以惨烈的失败而告终。
也很清楚青苗法最终完全没有像王文川预想中的那样生效。
如果此时他再把这些新法的条目不加改变的推行下去,那么结果也只能是像当年的王文川一样,最终黯然退常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改变其中的一些条目,让新法的成功率进一步提升?
“应该从哪入手呢
“从青苗法的借贷利率开始?”
楚歌首先想到的,是青苗法的借贷利率。
按照王文川当年的规定,青苗法的利率是20%,最高不得高于30%。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年息20%,这显然是偏高的。
而且,在青苗法实施之后,确实导致了很多农户的破产,一时之间,民怨沸腾。
民怨沸腾这一点,给王文川造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也影响了皇帝的判断,最终变成了他被罢相的直接诱因。
“看来,这个利息还是要降低。
“降到年息10%?5%?
“似乎还是有问题埃”
楚歌想来想去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全是数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