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对于朝臣其实很不信任,更倾向于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是因为他对朝臣不信任,所以他才屡次把王文川罢相;正是因为他想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才搞了元丰改制,绕开王文川,把一部分相权收回到自己手中。
从结果上来看,不管王文川是否同意,这种改制都是要进行的。
既然如此,那何不卖一个顺水人情,自己主动将这些权力交出去?
用这些必然会失去的权力来做投名状。
在皇帝的视角中,王文川就从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宰执,变成了一个对皇帝言听计从、又十分好用的工具人。
这种以退为进,不仅能让王文川的相位更加稳固,而且还能借此,向文君实等旧党的重臣,发动一次诛心之计。
在皇帝看来,王文川已经非常识趣地倒向了他,对他言听计从,那么固执地认为“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君实等人,就显得面目可憎了。
所以,楚歌才以此为切入点,开始自己跟皇帝的对话。
接下来,就是要让皇帝意识到,文君实等人是何等的令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