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师回朝?还是跟着韩甫岳将军,共图大计?
两条路,都是前途未卜。
但好在相比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他们还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十日后,大军开拔,班师回朝。
几名领兵回朝的将领面有愧色,都不敢直视赵海平的眼睛。
但赵海平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让他们回去之后好自为之。哪怕无法再匡扶社稷、拯救黎民,也至少应该谋求自保,不可轻易为奸佞之人所害,更不可同流合污、背信弃义。
原本围布在朱仙镇周围、绵延数里的军营,随着大军的开拔,也变得空空荡荡的了。
赵海平看向仍旧愿意留在自己身边的部将,以及最终愿意留下的兵卒。
此时,这些士兵已经如同往日练兵一样,整齐地排布于中军大营之外的空地上,军容齐整,每个人的脸上都有悲愤之色。
此时赵海平手中的兵卒,已经从十万人,骤降到三万余人!
当然,各部将临行之前,还是将军中大量的军械、辎重、战马等资源,全都留了下来。
毕竟对于这些班师回朝的人来说,未来也基本上不可能再打了,应该留给更需要这些的韩甫岳将军。而且,他们也不得不留。
至于这些部将,他们原本手下的兵卒有想要回去的,而那些想要回去的将领手下也有不愿意走的兵卒,所以这次之后,各个营都要重新整编一番了。
这虽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诀别之后又看到曾经十万人的大军此时已经十去七八,这些人终究还是不免有些感伤。
而现在,所有人都看着赵海平。
他们将身家性命全都托付于此,是出于对韩甫岳将军的信任。不论是刀山火海,他们都愿意陪着去闯荡。
而现在,是赵海平向他们给出承诺的时候了。
赵海平迈步来到一处高坡之上,环顾四周,准备开始自己的训话。
在真实的历史中,韩甫岳将军也时常进行这样的训话。每每讲到靖平之耻,往往痛哭流涕,将士们受到这样的感召,无不感怆。这种家国情怀,也只有韩甫岳将军这样身先士卒的神将,才能深深地根植于每个士兵的心中,形成一种战无不胜的强大军心。
而现在,赵海平也要用一次训话,重新将分裂的军队凝聚起来。
“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