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黄雀之后

作者:猛将如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万岁万岁万万岁!

但是,在这篇文章的分析之中,历史却呈现出来了另外一个样子。

也先发兵攻打大同,朱祁镇御驾亲征。

结果出师不利,大军断粮了!

读到这里,难道大家不感到奇怪吗?

皇帝御驾亲征,居然能断粮?可能性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仁宣之治纯粹是个谎言,朝廷压根没有粮食。这不可能,皇帝御驾亲征,不可能国库没粮食他都不知道。

第二,仁宣之治的粮食早就被大臣卖光了。这倒是有可能,这样也能解释的通,毕竟大臣可不敢和皇帝说国库的粮食全部被倒卖了,只好断了皇帝的军粮。

第三,大臣故意不发粮草!

总之结果就是,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彻底断了粮食,没粮食,那就没法打仗,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谁都知道,朱祁镇也知道,朱祁镇决定班师。

但是,撤退路线更是令人诟病。原本是要经过蔚县撤退回京城。结果中途往返耽搁,被也先的骑兵追杀。于是大军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耽搁的原因就是王振的老家是蔚县,他担心大队人马路过他老家会践踏他地里的禾苗庄稼。

但是且慢!蔚县是九边所在,也就是现在的张家口地区,到了九月份,地里哪里还有庄稼禾苗?

而且从大同,沿着现在的张家口经过过蔚州,很快便可以到达北京。

这条路,第一,路程短。也先不容易追上。第二,身处腹地,也先打不过来。

但是,走了四十里。大军又从宣府走。然后就是土木堡之变。

难道王振是傻子不成?他不知道此时的宣府、大同、宣大地区正在和也先打仗?急于撤退到北京的他反而从蔚县北上到宣府怀来一线去往也先的刀口上撞?

而且这一条道路。从怀来到延庆,然后再到昌平,要翻越八达岭。崇山峻岭。大军行动迟缓,这完全不是一个逃命的好路线。

我们先看看史书上的记载吧!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七日,皇帝率领大军行至宣府,然后继续往京师狂奔,一直过了两天都相安无事,但是到了八月三十日早,事情发生了变化。

八月三十日早晨,宣府派人传递消息,说蒙元派军攻打大军的后路。朱祁镇立刻做出反应,派遣吴克忠率领三万骑兵断后,全军覆没,消息传来,朱祁镇再次做出反应,派遣朱勇和薛绶领五万人断后,在鹞儿岭,全军覆没。第二天,朱祁镇到达土木堡,然后发现水源被也先军队掐断了。

最后在无水无粮的情况下,二十万大军(只剩十余万了)只逃出了十万人,战损高达一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