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逻辑错误的一个个解释!】

作者:尝谕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不会。”

“是啊,还得修改呢。”

“嗯,肯定得回头再看几遍,再修饰。”

张烨笑笑,“曹雪芹也是这样的。”

杨老师冷冷笑道:“那要是这么解释的话,八十回后的逻辑问题也可以这么说啊,如何能证明是两个人写的?”

张烨摇了摇手,道:“可不是这样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八十回后的逻辑错误,并不是单纯改几个字几个段落就能圆回来的,那可是涉及到全书的构想的问题,涉及到核心思想的错误,我们很难相信,曹雪芹原打算写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于净,,却忽然转而想写贾府家道复兴;贾母原本是一个慈爱的老祖母,作者却忽然想把她变成一个冷酷的家长;贾宝玉本来‘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作者却忽然想让他光宗耀祖起来,我们更很难相信,曹雪芹会从一个看破世事的人,忽然转变成一个热衷于功名、光宗耀祖的角色”

张烨的几个加重语调的排比句,竟让那些红学家无言以对

张烨道:“大家写论文时,回头过去会修改细枝末节,会改文字,会调整一些书写错误,可是,你们会将论文的核心思想和中心观点改掉吗?不可能所以拿这个做说辞,是根本说不通的”

真的解释出来了

而且解释得合情合理

杨老师有点脸沉,孟东国也眸子一冷,他们又没料到,这次张烨面对这些根本解释不了的错误,又不从书中内容说了,而是再次换了一个角度,居然从一个作者写作的逻辑思路上解释了

好一张嘴啊

好一个铁齿铜牙

严玉眯起了眼睛,“那贾母的问题也可以如此解释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要把我的问题单拿出来。”

张烨笑道:“如果我是个普通读者,普通研究者,贾母的年龄问题是可以这么解释的——作者来没来的及修改,大家肯定也能接受这个解释,不用再刨根问底多此一举,但是我不能,因为我现在的身份是个老师,在学术上我必须严谨,贾母的问题我之所以单列出来讲,因为贾母的情况比较特殊,不能跟之前的那些解释一概而论,我要是这么说了,那是对我的学生们不负责任”

“特殊?”

“是哪里特殊了?”

“感觉都一样啊?”

“是啊,贾母不也是生日啊年龄啊的问题吗?”

北大学生们都说了起来。

张烨详细道来,“这一块如果大家不提的话,我本来是不想讲的,但既然说到了,我就讲一讲,贾母生日的问题,到底是七十一回的八月初三日,呢?还是六十二回的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呢?这两个原文完全是茅盾的,但是,根据我的研究,根据宝钗生日的吻合,我判断六十二回的过了灯节,的生日才是与生活原型吻合的生日。另外一个理由是第三十九回有贾母的话:‘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又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也表明贾母的年龄不超过七十四岁。而七十一回的文字却是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