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目的(过去荣光),达到一个目的之后(过去荣光),是有可能“顺带着”夹杂其他目的的(过去所有)——当然今天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时,我们可以清醒的知道,不应该所有的都回到过去,但是如果某一天,达到了呢?费长房这种希望所有事情都回到过去的寄生信仰,是否会影响很多人?
这种时空寄生,可以说是最难以去除的,因为要去除它,就很容易与否定华夏过去,不尊祖宗,不爱传统的道德高地挂钩,所以才需要小心翼翼的,一点点的剥离这种寄生信仰,与其他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个区别和联系,壶公以及华佗与孙思邈等人所说的话或许我们可以参考:
壶公所说的是,根本没有什么传统中医。
华佗所说的是,在自己的时代,作为用刀斧做手术救人的医者,自己根本不考虑什么是中医,什么是别的医,只要能救人,自己便愿意学。
孙思邈所说的是,自己在寻找天下良方之时,并没有设限什么方子是中医(所以就用),什么不是中医(所以就不用)。
三个人从自己的观点说出了返璞归真的八个字:治病救人,医者仁心。
这三个人说的话,我们或许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所谓传统,是在所有时空中,不断积淀下来的,它就像另外一种特修斯之船,不会因为更换某一块就不是传统,也不会因为一块都不更换还能顺利航行(因为有些可能已经烂掉了),所以所谓传统,本质上就是特修斯之船的概念:它会因为不断的航行,而需要更换木头,甲板,等等东西,但是因为整个过程中这个传统的特修斯之船一直保持“利万物”与“不争”的态度,相反却会在任何时候,都能成为人们心中的传统。
当然,上面的概念中,沐雨以一己之力,并无法完全说明这条船哪里能换,哪里不能换,沐雨能表达的是,通过我们一个假想:不同宏观-微观的对比,同一时空中不同文明的对比,以及统一文明不同时空的对比,或许保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条不断常新,又不断传统的特修斯之船的华夏文明,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至少比费先生不假思考,妄图回到过去,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来的更好一些。
注意:沐雨在这里表达的意思,不是否定华夏过去的荣光,相反,沐雨是认同华夏过去的荣光,沐雨想说的是,华夏的现在,既来源于过去,有来源于未来,从而汇聚于现在。
好吧,说着说着又说道书外去了,关于书外,只是现阶段的个人看法,不是书中想所表达的意图,还请大家知悉。
如此,我们还是回到书中,继续说书里其他的问题:
4、为什么观自在不用像小红就周源爸妈一样的办法,选择一个确定的未来,来救众生?
这与盘古幡的特性有关:盘古幡不受时间控制。
盘古幡为什么不受时间控制,从浩然最后与浩宁的对话我们可以得知一二,盘古幡的主要作用是让所有宏观物质全部归于量子态。换言之,盘古幡会让物质的量子态不仅仅出于微观的原子世界,而是让宏观世界发生质变。这种宏观世界的量子态也会影响时间,换言之,在时间尺度上,宏观的量子态也会不确定,这是盘古幡出现之后,浩宁无法用时间停止的方法来停止盘古幡的根本原因。
(呼,又讲了一次物理课,不知道有没有阵亡的同学,大家醒醒,快结束了)。
所以张驰航无法像小红就周源爸妈一样,直接选择一条确定的未来,走就是了,因为张驰航不论选择什么未来,只要没有找到破解“盘古幡”的办法,人类的未来都会在盘古幡出现的这个时间点,完全不确定。
换言之,张驰航或许知道一个关键点,那边是浩宁通过悟到一定程度,进而与浩然见面,以观察者的身份,实现太极图的能力来抗衡“盘古幡”,才有一线生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确实有些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