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后记七:演员表

作者:江南沐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句话的关键是,为什么是明天才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呢?因为他今天,以及今天之前的过去很久一段时间,都不幸福啊!所以他才寄希望于明天,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啊!

我们看到了海子诗中的幸福和阳光,却没有看到他今天以及之前的绝望——直到我们看到他对自己那段时间头脑中的混乱状态的描述,或许才能感受一二。

不幸的是,海子或许等了无数个明天,这个幸福的明天依旧没有到来,因为他一直活在今天。

幸运的是,沐雨在小说里为陈步升设计了一个可以等待的“明天”,那就是李宇飞。

海子原名:查海生,而小说里,陈步升中的陈通查,升通生,至于这个步字,可以有两个理解:得到了他的明“天”,他就是陈步升,得不到他的明“天”,他便是陈不生。一升一死之间,全在于他的明“天”是否到来。

幸运的是,他的李宇飞,最后还是变成了他的“天”(界天师),头脑中无数痛苦的海子虽然早逝,但陈步升却在自己的天下,幸福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张驰航:恩恩,没错,就是这个骚包观自在。他也是有现实原型的。甚至他的原型不止一个人,但这些人的主要特点基本都是:自己体系内的所学很深,并且喜欢神神叨叨,而且动不动喜欢好为人师的“点化”人,点化起来呢,又不喜欢说透,特别喜欢让别人去“悟”,包括需要询问自己的心灵之类。

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问自己内心的“慧根”的,小红就是其中的典型,他只要听到张驰航讲经就崩溃,所以张驰航无奈,只好让他跟着浩宁去历练去了。

顺便说一句,我有一个朋友,确实也是身处时尚行业,同时也喜欢佛教的经典,不过他主要修密宗,但这不影响他对佛经的喜爱,其中周源那段对假文殊的《维摩诘经》的“走着”的简短描述,就是他曾经给我讲的故事,现在把他当时与我的对话原文写出,算是对他的致敬:

文殊不是机灵。该怎么描述呢?

佛经看多了之后一看到文殊菩萨就特有意思。

有时候他和佛的对话,跟佛说话像训孩子似的,因为他是佛的老师嘛,但又是童子菩萨。所以可以想象,一个辈分很高,证量很高,但是又很机灵的小孩子的样子……

《维摩诘经》特别有意思,维摩诘病了,在家寻思,佛该来看看我,我好讲段儿法。

然后佛跟自己的声闻弟子说。你们去看看维摩诘吧。

10个人都说:当年某年某月,我做了个什么什么事儿,维摩诘训了我,我没有资格代替佛去看维摩诘。

然后佛又跟自己的10个菩萨说,你们去看看维摩诘吧。

10个菩萨也说:某年某月,我被维摩诘教训了,我没资格。

然后佛和文殊菩萨说:那你去看看维摩诘吧。

文殊菩萨倍儿潇洒:那走着!

从一个北京人嘴里翻译出来的佛经,是不是更有意思?所以沐雨在这里假借周源之口,说出了“走着”两个字,也算是世人对这段经文的理解,也符合观自在的理念,渡人么,可以化作千万身去渡,不必拘泥。

当然,根据这个朋友对我的反馈,他更希望我在小说中称他为“妙吉祥”,也就是文殊菩萨,因为他觉得文殊菩萨活的比观世音要潇洒多了——实际上我小说中的观自在更有一些是文殊妙吉祥的影子,只不过考虑到大众更多知道的是观自在,所以此处做了融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