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儿先下去吧,有事爹会喊你。”袁逢头也不抬,只是摆摆手。
“那孩儿就守在祠堂门外。”袁绍低着头徐徐退出。
一时间,硕大的祠堂只剩下了袁隗与袁逢两人。
“我听说那颍川荀彧回到了洛阳,而且直接去觐见天子,还带着许多解良县的‘证人’;”袁逢的话意味深长。
当然,这事儿,袁隗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周阳,我知道你不甘心,明明大好的局面,因为一次‘天狗食日’全部葬送了,可…事情已经发生,无论是我袁家失去这‘三公’之位,还是道人入朝堂,如今已经是大势所趋,是天意…非你、我之力所能挽回。”
闻言…
袁逢挪动着他那像是灌了铅一般的双腿,慢慢走过,看着那一排排灵位,每个灵位上“汝南袁氏”这四个字格外醒目。
这四个字亦是祖辈、父辈一代代的奋斗,才有了如今沉甸甸的重量。
“这几个时辰,我把自己关在祠堂里,我想起了汝南老家,兄长…你、我已经有几年都没回过老家了吧?我也想起了父辈、祖辈奋斗的不易!”
“当年曾祖为取‘孝廉’之名,大雪之际,人人除雪出门乞食,他却独困雪中,任凭饥饿安然入睡。那时候的洛阳令按户查看,以为曾祖已经冻饿而死,哪曾想,他却直挺挺的躺着,饥寒交迫尤自不动。”
“洛阳令问他,为何不出去乞食,曾祖却说,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不应当打搅别人)。正是因为曾祖这番行径,感动了洛阳令,‘袁安困雪’方才传遍大汉十三州,曾祖才被举为孝廉!”
讲到这儿,袁逢顿了一下,继续感慨道:“曾祖奋斗之艰辛,方造就如今袁家之力量,父亲将整个汝南袁氏的命运托付给我,我却…却…”
说到最后,袁逢的语调已经满是悲腔。
袁隗连忙道:“周阳,你放心,袁家不会倒下!我还是当朝太傅,是帝师,是天下士人的领袖,你放心,有我在,汝南袁氏还撑得住!”
袁逢感慨。“兄长,我并非质疑兄长的能力,而是那玉林观,那道人太过妖孽,太过诡异,他能算准‘天狗食日’一次,那就能算准第二次,他能重击汝南袁氏一次,也能重创第二次、第三次!”
“兄长,我担任司空十余年,别的没有,看人还是极准的,柳羽这道人…若不设法将其压制,他日后势必会成为我袁家,乃至于成为儒门的心腹大患,我这一生没有成就什么,但我想…哪怕是走,哪怕是辞官,也要拉他下水!”
“只要他不在,以兄长之才能,以吾儿基、绍、术之辅佐,我袁家再度崛起,跃然云巅也是指日可待。兄长莫要忘了,父亲临终前交代你、我的话!莫要忘了父亲缘何要给‘绍’取字‘本初’!也莫要忘了汉衰帝时期,因为畏惧,天子被迫改姓为‘陈圣刘’,更莫要忘了,坊间那谶纬之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父亲看的比你、我更通透,唯独他看出了,汝南袁氏在你、我这一代,要么更进一步,要么将万劫不复!”
袁逢这里提到了许多。
比如,袁绍字本初,之前就提到过,汉质帝的年号便是“本初”,这并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