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了有宋一代一直都是被动挨打,虽然有些人也说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如何如何,但是,这又怎么样呢?
最后还不是输的一塌湖涂!
但是,不可否认,宋时宗亲制度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至少宋时的宗亲没有泛滥,也没有造反,而且,也没有权臣诞生。
可以说宋时的宗亲制度是具有一定的先进参考性的。
但是,宋时军政制度却是一言难尽,有点防范过甚了。
至于元朝的宗室,那就一个乱字了得。
元时的宗亲虽然也不实封,但是,由于他们是草原部落出身,导致了他们的宗亲权力过重,整天的就在大都里面为了皇帝宝座你争我夺的,短短不到百年国祚的元朝居然换了11位皇帝。
可见,宗亲问题不仅是汉人王朝的软肋,也是草原王朝的软肋。
到了大明之后,也许是朱元章真心疼儿子们,也许是他真心吸取了前元的教训。
于是,老朱同志就开了历史的导致,分封诸子为封王,尤其是北边的塞王,个个都是兵强马壮的实权藩王。
老朱在世的时候,父慈子孝。
老朱走了之后,好大孙登基为帝就开始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焦虑了。
于是,在方孝儒黄子澄这对卧龙凤雏的建议下开始削藩、复古。
准备文治天下,创造一个只在书本中存在过的三代之治。
结果,因为自己脸皮薄和眼高手低的缘故,竟然翻车了。
让朱常洛的好祖宗永乐大帝干进了南京城,接收了他侄子,哦不,是他好爸爸的未竟事业。
永乐大帝也吸取了建文小可爱的教训,他虽然也要集权,但是他不削藩。
他将他的兄弟和侄子们都迁至境内,拿掉兵权,把他们当猪一样养着。
本来才经历一两代皇帝,宗室藩王又被好大侄弄死了几个,所以,一开始朝廷是养得起的。
但是,越到后面,生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