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人之寿终有竟时,朱常洛也不敢保证自己就比原来历史上的泰昌帝能活。
而且就算他能活,活八十岁,一百岁。
若是在他活着这段时间还是无法改变大明不重视数学科学的心态,那么他这八十年一百年的努力,照样会在他死后化作东流之水,成为这一个时空的遗憾。
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论出强制还是物质的奖励,朱常洛都必须把数学的地位提高起来。
使大明的聪明人关注数学,学习数学,只有如此,大明才有可能继续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殿下,番语科也开考了。”
董其昌站在朱常洛的身后说道,朱常洛嗯了一声。
说实话,朱常洛对番语科的重视程度,就连正常的科举都不及。
但是,朱常洛还是举行了此次番语科的恩科。
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陈振龙从泰西回来后对泰西著作翻译和他带回来泰西学者交流问题。
等到把陈振龙带回来的泰西著作翻译完毕,也把那些泰西学者们教会了大明语言后。
这门泰西番语就会成为四夷馆中或西山三院中的小语种,学生可以仅凭爱好去学习即可。
所以,朱常洛对泰西番语的态度,就是本着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去用的。
只要现下符合朱常洛的最大利益,他是能够怀着包容一切心去接受这些语言的学习的。
毕竟,就连后世的满清皇帝都举办了专门的外语恩科,而他一位汉人正统的皇室皇太子,岂能在胸怀上落后一个满清鞑子?
朱常洛说道:“冬日考试最重要的就是用火安全,虽然考院已经落锁,但是,孤还是要再三提醒,此次恩科意义重大!且参与人数远超历届科举人数。务必要做到安全第一!否者,孤唯你是问!”
朱常洛再一次对着董其昌强调的考试安全。
在朱常洛的眼中,此次恩科,安全高于一切。
至于,科举史上出现的舞弊行为,朱常洛并不是特别在乎。
因为,数学不是文章。
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让带书进去抄,也不见得有谁能在不会的情况下抄出来一朵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