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正听到声音抬起头来,他笑道:“这不是小峰嘛?怎么,这些日子又没钱花了?你小子整日里胡混还不如去找个正经营生。”
他话还没说完,就见到了眼前那个陌生的青衣男子。
“阁下是?”
朝清秋拱了拱手,“在下是江北来的,想要在贵斋做一块招牌。”
宋正摸了摸算盘,“听说这几日有人想要在飞鸟巷里重开一间私塾?莫非是阁下。”
朝清秋摸了摸鼻子,“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没想到已经传到宋掌柜这里了。”
宋正一笑,“没办法,这永平镇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公子想要重开私塾,放在别处没什么,可在这里却是多少年少有的稀罕事。再说,我是个商人,吃的就是这碗饭嘛。”
朝清秋点了点头,“宋掌柜说的有理,那不知道在这多宝斋里做一块牌匾要多少银子?”
宋正沉默片刻,“我不要公子的银子,我还可以给公子投些银子。”
王峰叫了一声,“老宋,你傻了,放着钱不挣,还要倒贴银子。”
宋正一笑,“我家老祖曾经留下过些言语,一朝暴富的钱,赚得了也不必如何高兴。细水长流的买卖才是真正挣钱的买卖。有些钱,挣的未必是在当下,未必便是货真价实的银钱。”
“往往这些钱,也才最值得出手。”
朝清秋明白他的意思,“宋家的生意经,真是极好。”
宋正盯着他,缓缓开口,“希望公子不要让我失望,这么多年了,我看到过太多踌躇满志而来,失魂落魄而走的读书人。”
朝清秋笑着点了点头,“我尽量。”
………
两日后,朝清秋将取回来的牌匾挂在了屋门口。
有间私塾。
有间客栈,有间书院,有间私塾,一脉相承。
要是自家先生见了,说不得又要多喝几壶酒水。
三人站在门口,看着已经有了些样子的私塾,多少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