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崔琬入我客房之事,既被王辍撞见、必会闹得阖府皆知,怎会如此风平浪静地揭过?其中必有蹊跷。
杨朝夕心中虽有疑惑,却不敢跑回去求证,便想通过不经禅师、打探一些内情:“自然是要入祆教。此外,我与府中六小姐有旧,前几日出了一桩误会,不知她现在如何了?府中之人又是怎样的议论?”
不经禅师露出了然的笑容:“杨施主倒是过虑了!六小姐一切安好。家主早知此事,观你为人不似急色莽撞之辈。且问过六小姐后,已知王辍所言、皆是嫉妒夸大之词,所以并未采信。”禅师说着、又摇头叹息道,“况且,杨施主出身寒门,其实尚未入家主法眼。”
最后这句,着实有些诛心。然而,出家人不打诳语。出家人实话实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杨朝夕心中既庆幸、又有几分失落:庆幸崔家家主崔曒,并没有把他做成“阉人”的想法;失落则是、自始至终,崔曒根本没将自己当回事。
即便自己与崔琬有旧,那又如何?车有车路、马有马道,崔琬最终归宿,自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门当户对的世家豪族。
气氛一时有些僵,杨朝夕缄默不语,不经禅师却面色慈和。
缘起缘灭,离合悲欢,皆是因果循环:若无情起、便不会有幻灭,若无欢愉的相聚、自然不会有悲凉的离别。这些世情,不经禅师蹉跎半生、早已勘破。
蓦地、杨朝夕深吸一口气,将所有愁绪压下,尽量平静道:“不经禅师,祆祠正门便在前面,咱们一道进去吧!”
“阿弥陀佛!”不经和尚简单四个字,却将所有宽慰、释怀、淡然……统统包含其中。令杨朝夕心头为之一轻,竟有解脱之感。
两人前行数十步,一道以碎石、灰泥筑成的半圆拱门映入眼帘。拱门朝西,高近两丈,上有宽檐。拱门两侧便是院墙,同样由碎石与灰泥砌成,高可逾丈。拱门与石墙皆为素色、白中泛灰。
见惯了重檐叠柱的砖木房舍,陡然发现洛阳城中、竟还有如此迥异的建筑,杨朝夕与不经禅师对望一眼,不禁啧啧称奇。
杨朝夕上前一步,叩响了厚重的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