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一整天东奔西走,慰问将士家眷,分放物资,直到最后一辆物交发光,杨纤纤甩甩发酸的手臂,抹掉额头的汗珠,对换上了新鞋的将士家眷道:“大家先委屈一下,将就一下,过上一段时间的苦日子,等相公回来了,就给你们安排住处、田地和工作。大家安心住下,我们不会让你们冷着饿着的!!”
将士们和其家眷们对感激不尽,男人紧紧抱着装着棉被棉衣的包裹,女人托举着炊具,带着几分憧憬,几分忐忑,走向临时的住所。
他们不约而同的望着正在兴建的新住宅,有些自豪地向自己的家人们介绍:“爹,娘,媳妇,你们看到了吗?那里将来是咱们的新家!”
“这样的房子,咱们可买不起!”
“不用钱,将军说了,只要是刘家军士兵,都发一套房子,俺现在是少尉副排长,按规矩可以分一套乙种户型的房子!”
“啥是乙种户型?”
“就是五间正房,两间厢房,还有一个院子,用料那个扎实,比咱们以前村里的保长家还好!”
“哥,我要是参加刘家军,会不会再分咱们家一套房子?”
“这个……我不清楚,应该会吧!”
“大郎,你可以将军的话!”
“爹,你就放心吧,将军和夫人都是好人,咱们家会越来越好的!”
杨纤纤在宽河城的作用,渐渐无可替代,而且她比陈天泽更有决断。
“夫人,发现了石炭矿,不过前期投入!”
“需要多少钱,多少人,什么帮助,你打个条子,交给燕儿审批!”、“是夫人!”
……
宽河城,凉甲台。
这里是刘家军的第一座铁矿、第一座高炉,在同时施工。
凭良心说,凉甲台的钢铁厂在施工过程中,所有工匠都尽心尽力。垒院墙的垒院墙,铺路的铺路,垒高炉的垒高炉,盖房子的盖房子,一切有条不紊。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多一口粮食,那就是一条命。几乎所有过来帮工的百姓和工匠,不约而同的选择要粮食,不要银子。
为了支援刘家军的发展,刘明遇在离开宽河城的时候,刻意从系统商城里购买了价值八万石粮食,假称这硕讬贪墨的粮食,这些粮食成了刘家发展启动资金。
所有给前来刘家军过来干活的流民或工匠,每个人每天三顿干饭管饱,额外再拿走一升或三升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