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场激战,规模都不是很大,建奴利用鹿砦、壕沟、拒马作掩护构筑防线,打得异常坚决。
但由于兵力太过分散,每一道防线的兵力都不是很多,一般都是一两个牛录,根本就抵挡不住五六万明军的猛烈进攻,很快就被打垮了。
明军的车阵像一台压路机,缓慢而不可阻挡的往前滚动推进,将建奴的防线毫不留情的粉碎,一路高歌向前突进。
一连取得了好几场胜利,明军的士气高涨到了极点,已经不用军官威逼利诱了,推进速度大大加快,动能也越来越强,到后来,像那些一两个牛录据守的防线,几乎是一个回合就被他们冲垮了,仅仅一天时间,他们就攻下了建奴的十六道防线。
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乐观起来。
然而,张春却眉头紧皱,因为他注意到建奴每次撤退都是整齐有序,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明军虽然奋勇冲杀,但是每一战歼灭建奴的兵力其实很有限,极少有过百的。事实上,明军的损失都不小,每次都是数百伤亡。
面对五六万大军,数百名士兵的伤亡不显眼,可是在不知不觉中,明军后营的伤兵居然多达一万五千余人。
张春看出来了,建奴并不是真败,他们是在诱敌深入,这一道道防御薄弱的防线,不过是他们抛出来挑逗明军胃口的诱饵罢了。
如果这真的是建奴在诱敌深入,那么,建奴的主力会在哪里等着明军?
原本皇太极计划的决战战场在长山下,也就是当初歼灭祖大弼所部的旧战场,可是当皇太极接到消息,刘明遇与卢象升,二人率领大军以日行一百余里的速度向大凌河副近,最多两天就能抵达大凌河。